碳盤查;GHG Protocol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CBAM歐盟申報、碳足跡標籤及報告、ESG永續報告書/IFRS( S1、 S2) 、EcoVadis、TCFD報告書、CDP碳揭露問券計畫、碳權額度、碳抵換專案、國際倡議(RE100、SBTi)、低碳轉型顧問輔導
1.TNFD自然相關財務揭露
TNFD 是指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工作組 (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這是一個全球性的倡議及框架,旨在幫助企業和金融機構辨識、管理和揭露與自然相關的風險和機會。TNFD 的主要目標是提升自然相關財務資訊的透明度,促使市場和投資者在決策過程中更全面地考慮自然資本和生物多樣性。
2.TCFD 是指氣候相關財務揭露
TCFD 是指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作組 (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TCFD 是由金融穩定委員會 (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 FSB) 於2015年成立的一個工作組,旨在幫助企業和金融機構揭露與氣候變遷相關的財務風險和機會。TCFD 提供了一個框架,以促進更一致和透明的氣候相關財務資訊披露,幫助投資者、貸款機構和保險公司做出更明智的決策。
TNFD Vs. TCDF差異比較/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彙整
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作組)自2017年推出以來,已成為引導企業揭露氣候相關財務信息的重要框架。它旨在幫助公司評估和公開其面臨的氣候變化風險和機會,提高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的透明度。 一直是指導企業如何揭露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重要框架。然而,隨著全球對氣候變化和永續發展的關注日益增加,國際永續性標準委員會(International Sustainability Standards Board, ISSB)於2021年成立,旨在制定全球統一的永續發展報告標準,以提升永續報告的比較性和一致性。
ISSB推出的S1和S2準則,分別關注於一般永續性揭露要求(S1)和氣候相關揭露要求(S2),預計將對TCFD框架有所取代或整合的作用,尤其是在氣候相關的財務揭露方面。以下是S1和S2準則對TCFD框架可能產生影響的幾個關鍵領域:
S1和S2準則將如何影響TCFD框架
整合和擴展TCFD框架:
整合:S1和S2準則建立在TCFD的基礎上,將其整合進更廣泛的永續性報告標準之中。這意味著TCFD的核心原則—治理、戰略、風險管理以及指標和目標—將被納入更全面的氣候和永續報告中。
擴展:S1和S2將擴展TCFD關注的範圍,不僅包括氣候相關的財務風險和機會,還將涉及更廣泛的永續性問題,如生物多樣性損失和資源耗竭。
提高報告質量和一致性:
詳細指引:ISSB準則將提供更詳細的指引和方法論,幫助企業進行更精確的氣候風險評估和揭露。
比較性:通過統一的標準,企業報告的一致性和比較性將得到提升,使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能更有效地評估和比較企業的氣候風險。
強化對投資決策的影響:
決策相關性:通過提供更全面和一致的氣候相關信息,S1和S2準則將強化企業揭露對投資者和市場決策的影響。
風險管理:更詳細的揭露要求將幫助企業更好地管理其氣候風險,從而提高其長期可持續性和吸引力。
促進全球對話和合作:
全球框架:ISSB旨在促進全球範圍內對氣候相關和其他永續性問題的對話和合作,為跨國企業提供一套共同的報告標準。
政策制定:S1和S2準則的推出將促進全球政策制定者和監管機構在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方面的合作與協調。
取代或擴展TCFD框架
雖然S1和S2準則將在某些方面取代或擴展TCFD框架,但其核心目的是建立一套更全面、統一的全球永續性和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標準。這不僅將加強現有的TCFD框架,還將促進全球範圍內氣候相關信息的透明度、一致性和可比性,最終支持全球氣候行動和永續發展目標的實現。
更廣泛的範疇:S1和S2準則將涵蓋比TCFD更廣泛的永續性議題,包括但不限於氣候變化。這意味著企業需要對更多的永續性議題進行評估和揭露,而不僅僅是氣候相關風險。
更細緻的揭露要求:ISSB準則預計將提供更具體的揭露指引,幫助企業提供更細緻和一致的信息。這可能涉及對財務影響的具體評估、氣候風險管理的方法,以及企業如何整合氣候變化考量到其整體戰略中。
加強可比性和一致性:通過實施統一的全球標準,ISSB旨在提升不同企業間報告的可比性和一致性。這將使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更容易理解和比較企業的氣候相關風險和機會。
整合與互動:ISSB準則將促進TCFD建議的更好整合與其他永續性報告框架和標準的互動,如全球報告倡議(GRI)和SASB標準。
總結來說,ISSB的S1和S2準則在未來將在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其目的是建立一個全球統一、高度一致且全面的永續性報告體系。這將有助於企業提供更全面、透明和可比的氣候相關信息,從而支持全球向淨零排放和永續發展的轉型。
TCFD工作小組任務何時結束?
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作組)的任務並未宣布結束。TCFD自2015年由金融穩定理事會(FSB)成立以來,一直在積極推動和改進氣候相關財務揭露的標準和實踐。TCFD的目標是提高市場參與者對氣候變化風險的認識,促進更透明的財務報告,從而支持更有效的資本分配,以應對氣候變化的挑戰。
TCFD推出的框架提供了一系列的建議,旨在引導公司評估和揭露與氣候變化相關的財務風險。這些建議圍繞四大主題:治理、戰略、風險管理以及指標和目標。
隨著國際永續性標準委員會(ISSB)的成立和其發布的全球永續性報告標準(包括氣候相關的報告標準),TCFD的工作可能會與ISSB的工作更加緊密地結合或部分整合。然而,這不意味著TCFD的任務已經結束或被取代。相反,TCFD的建議和框架仍然是全球許多司法管轄區和市場實踐中氣候相關財務揭露的基礎。
如有任何新的發展或TCFD任務的官方結束宣布,建議直接參考金融穩定理事會(FSB)或國際永續性標準委員會(ISSB)的官方公告和更新。
根據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作組(TCFD)的官方網站,TCFD公布了一套框架,以協助公開公司和其他組織透過其現有報告流程更有效地揭露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
此框架的核心元素包括治理、策略、風險管理以及指標和目標,旨在提高財務市場對氣候變化影響的清晰度、全面性和質量。以下是根據TCFD建議,整合出的論述及列舉:
治理(Governance):
揭露組織如何管理氣候相關的風險與機會。
建議揭露事項包括描述董事會監督氣候相關的風險與機會之情況,以及管理階層在評估與管理這些風險與機會的角色。
策略(Strategy):
揭露現存及潛在之氣候相關風險,可能對組織財務規劃造成的衝擊。
建議揭露事項包括描述組織對於短、中、長期之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認知,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對於組織的營運、策略及財務規劃可能造成的影響,以及組織在面對不同氣候情境的彈性策略。
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
揭露組織審視、評估及管理氣候相關風險之流程。
建議揭露事項包括描述組織審視及評估氣候相關風險之流程,組織管理氣候相關風險之程序,以及如何將這些機制整合至整體風險管理制度。
指標和目標(Metrics and Targets):
揭露組織評估及管理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之重要指標與目標。
建議揭露事項包括揭露組織在策略與風險控管之程序中,評估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所使用的指標,範疇1、範疇2及範疇3(如適用)之溫室氣體排放量與相關風險,以及描述組織對於管理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所設立之目標和達標程度。
這套架構不僅有助於提高透明度,使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能夠更好地評估企業的氣候風險,同時也鼓勵企業採取更積極的應對措施,以減輕氣候變化的影響並捕捉相關機會。
有關探討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報告書(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的核心架構,包括其對治理、策略、風險管理以及指標和目標的深入分析。
1. 治理(Governance)
治理架構的目的是揭露組織內部對於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管理和監督機制。這包括:
董事會的責任:說明董事會如何監督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包括其在設定公司氣候策略和目標中的作用。
管理層的角色:細節描述管理層在識別、評估、管理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中的職責,以及如何向董事會報告這些風險。
2. 策略(Strategy)
策略部分要求組織揭露氣候變化對其業務、策略和財務規劃的實際和潛在影響,具體包括:
風險與機會的識別:描述組織如何識別短期、中期和長期的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
影響評估:分析這些風險與機會對業務運營、策略規劃和財務表現可能帶來的影響。
適應與韌性:闡述組織在面對不同氣候變化情境下,其業務和策略的適應性和韌性。
3. 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
風險管理部分著重於組織如何對氣候相關風險進行識別、評估和管理:
風險評估流程:揭露組織如何識別和評估氣候相關風險。
風險管理程序:說明組織如何管理或減輕這些風險,包括具體措施和策略。
整合性風險管理:詳述組織如何將氣候相關風險管理整合到其整體風險管理框架中。
4. 指標和目標(Metrics and Targets)
指標和目標部分要求組織揭露用於評估和管理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具體指標和目標:
關鍵性能指標(KPIs):提供組織用於衡量和管理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關鍵指標,如碳強度、能源效率和可再生能源使用比例。
溫室氣體排放量報告:詳細報告組織的直接(範疇1)和間接(範疇2和範疇3)溫室氣體排放量,並說明如何使用這些數據來設定減排目標。
目標設定與監測:闡述組織設定的氣候相關目標,包括減少溫室氣體排放、提高能源效率或增加可再生能源使用等,以及如何監測和報告進展情況。
透過這四大核心元素的詳細揭露,TCFD旨在促進更好的理解、評估和管理氣候變化對企業的影響,進而引導更加負責任和永續的投資決策。此框架不僅有利於投資者和利益相關者對企業風險的評估,也鼓勵企業積極應對氣候變化,促進綠色低碳轉型。
有關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的內容時,建議加入圖示或圖表可以顯著提高資訊的可讀性和吸引力。以下是一些建議,旨在透過更詳細的說明和視覺元素來豐富TCFD揭露報告的內容:
撰寫TCFD報告的關鍵要素強調
治理(Governance)
文字說明:描述組織治理結構如何處理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包括董事會的角色和管理層的責任。
圖示建議:組織治理架構圖,顯示董事會、氣候風險委員會、和其他關鍵管理層的互動和責任分配。
策略(Strategy)
文字說明:闡述氣候變化對組織業務、策略和財務規劃的影響,包括短期、中期和長期的考量。
圖示建議:策略影響流程圖,展示氣候變化如何影響組織的運營和策略規劃。
風險管理(Risk Management)
文字說明:詳細描述組織如何識別、評估和管理氣候相關風險的過程。
圖示建議:風險管理流程圖,包括風險識別、評估、管理措施和監控過程。
指標和目標(Metrics and Targets)
文字說明:提供用於評估和管理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指標和目標,包括溫室氣體排放量的報告。
圖示建議:指標和目標達成進度的儀表板或進度條圖,展示關鍵氣候行動指標和目標達成情況。
增加的論述及列舉
案例研究:提供實際案例研究,展示如何在不同行業和地區實施TCFD建議,包括成功因素和遇到的挑戰。
最佳實踐指南:整理行業內的最佳實踐和指導原則,幫助組織制定和實施氣候相關財務揭露策略。
工具和資源清單:提供有助於實施TCFD建議的工具、模板和其他資源的清單,包括碳足跡計算工具和風險評估框架。
透過這些詳細的說明、圖示和圖表,強化公司官網將能夠提供一個全面且深入的視角,幫助訪客理解和實施TCFD的氣候財務風險揭露建議。這不僅能夠增強網站內容的專業性和實用性,也能夠幫助您的客戶和網站訪客更好的理解貴公司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和機會。
一、氣候評估報告(AR)
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遷專門委員會(IPCC)是一個致力於整合全球氣候變遷科學研究成果的組織。該委員會每5至7年發布一次評估報告,旨在提供有關國際氣候變遷相關科學成果的最新進展,以供政策制定者、決策者和學術界研究用參考。IPCC於1990年、1995年、2001年、2007年和2014年分別發布了第一次至第五次評估報告,而在2021年開始發布第六次評估報告(The 6th Assessment Report,簡稱AR6)。
二、AR6創新在互動式圖表易於判斷
未來推估功能是AR6的一項創新性特色,它通過互動式圖表的形式展示模式推估資料在時間和空間上的分布狀況。這種呈現方式有助於使用者更容易理解模式的特點和推估結果。該功能提供了比較不同模式、不同情境以及不同時期之間的能力,使得使用者能夠更深入地瞭解氣候變遷的複雜性和變異性。
在進行AR4、AR5和AR6的詳細論述之前,我們首先回顧IPCC的歷史和其對氣候變遷研究的貢獻。IPCC的成立是為了提供全球性的科學評估,協助世界各國了解氣候變遷的威脅,並共同制定應對策略。
三、AR4~AR6進階差異在哪裡
AR4以人為溫室氣體為評估重點
AR4於2007年發布,是當時氣候變遷科學的一次重要綜合。報告指出,全球氣候變化主要是由於人類活動釋放的溫室氣體,特別是二氧化碳。AR4的發布引起了全球對氣候變遷問題的更大重視,成為後來氣候行動和國際協商的基石。
AR5強調區域發展與高開發化的氣候影響不公平性
AR5於2014年發布,進一步確定了人類活動對氣候系統的持續影響,並提供了更詳盡的區域性和行業性評估。報告強調了氣候變遷的不平等性,特別是對脆弱地區和社群的影響。
AR6做出極端氣候與全球升溫下溫室氣體減量措施必然總結評估
AR6則是IPCC迄今為止最新的報告,於2021年開始發布。這次評估進一步明確了全球氣溫上升、極端天氣事件增加、冰川融化等現象。AR6呼籲迅速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加強適應措施,以減緩氣候變遷對生態系統和社會的不利影響。
未來推估功能的引入是AR6的一個重要進步。它以CMIP5和CMIP6作為數據基礎,通過統計降尺度到高解析度資料,使使用者能夠更準確地查詢和比較模式推估資料。這進一步促進了對氣候變遷的理解和應對措施的制定。
四、AR4~AR6推估模型已受全球廣泛使用
從網際網路搜尋的結果中,AR4至AR6的發布都在全球範圍內引起廣泛的關注,媒體報導和學術討論不斷。各界對於氣候變遷的關切日益增加,並且強調了迫切需要採取行動應對這一全球性挑戰。
總的來說,AR4、AR5和AR6代表了IPCC對氣候變遷科學的不斷深化和更新。這些評估報告提供了全球氣候變遷的綜合、權威的科學基礎,有助於引導全球社會針對氣候變遷制定更具體、更有效的應對策略。未來推估功能的加入則使得使用者更容易理解複雜的模式推估資料,推動更廣泛的參與和理解。
五、可透過推估模型預測氣候模式
透過未來推估功能,使用者可以更直觀地了解氣候模式的預測結果,這種互動式的方式為各領域的專業人士、決策者以及一般公眾提供了更容易理解和應用的工具。以下是對AR4、AR5和AR6的進一步討論:
從AR4~AR6的轉折演進
AR4是IPCC歷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它首次清晰地指出人類活動對氣候變遷的影響,並強調了這種變化對全球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的潛在風險。此次報告確定了全球氣候變遷的不可逆轉趨勢,引起了對氣候變遷的更廣泛討論和行動。
AR5進一步深化了對氣候變遷的理解,報告中包含的氣象學、海洋學、地球科學和生態學等多個方面的科學數據,使得評估更為全面。此次報告強調了氣候變遷對於全球各地區和生態系統的危害,並提供了更具體的建議以應對這些挑戰。
AR6透過最新的科學研究,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氣候系統的複雜性。報告中提到的新知識,如更準確的氣象模型和更全面的資料分析,使得對於極端氣候事件、海平面上升、生態系統變化等方面的預測更具信心。
AR6的重點之一是強調全球必須加快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步伐,並積極進行適應措施,以減緩氣候變遷對地球的不利影響。
六、AR6的發布各國政府、企業也紛紛提出更具體的氣候行動計畫
CMIP5和CMIP6則是支持AR5和AR6的重要計畫,這兩個計畫集結了來自全球模式的數據,用於評估全球氣候變遷的預測能力。未來推估功能的統計降尺度使得臺灣地區的氣候變化趨勢和特點更為清晰可見,有助於該地區的應對策略的制定。
透過網際網路搜尋,我們可以發現AR4至AR6的發布在全球范圍內引起了媒體和科學界的廣泛關注。人們對氣候變遷的關切不斷升溫,各國政府、企業和社會組織也紛紛提出更具體的氣候行動計畫。
AR4至AR6代表了IPCC不斷演進的科學評估,提供了關於全球氣候變遷的重要信息。未來推估功能的引入使得這些評估更加直觀並具互動性,為使用者提供更好的工具,以更深入地了解模式推估資料的複雜性,促進更廣泛的參與和合作,應對全球性的氣候變遷挑戰。除了提供AR4至AR6的總體概述,還更進一步深入每一個評估報告所帶來的重要見解和影響。
七、AR4~AR6各階段的里程碑
AR4建立氣候科學方法論
AR4在2007年的發布是氣候科學中的一個重大里程碑。它的主要發現之一是確定了全球氣候變遷,尤其是氣溫上升,是不爭的事實。報告特別關注了極端天氣事件的增加、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這些都被歸因於人類活動釋放的大氣溫室氣體。AR4的結論對於推動全球氣候行動和國際合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AR5更具體分析人為氣候變遷作用
隨後的AR5進一步鞏固了AR4的科學發現,強調了人類活動對氣候變遷的核心作用。報告對於極端事件、海平面上升、生態系統變化等方面提供了更深入的洞察。AR5的發布進一步推動了氣候行動的議程,尤其是在國際協商和氣候政策制定的過程中。
AR6強調極端氣候現實的嚴重性
最新的AR6報告則是在全球氣候變遷科學不斷發展的背景下發布的。AR6強調了全球氣候變化的現實性和嚴重性,並更詳細地關注了極端事件和生態系統的影響。報告強烈呼籲各國加強減排努力,以實現全球氣候目標。AR6的發布不僅引起了全球媒體和科學界的廣泛討論,還在國際政治和環境領域引發了更大的關注。未來推估功能的引入為使用者提供了更具體和直觀的工具,使他們能夠更深入地瞭解氣候模式的預測資料。這種互動式的應用使得氣候變遷科學變得更加容易被理解和應用,有助於促進更廣泛的社會參與。
八、全球皆在關注氣候變遷議題
從資料搜尋的結果中,我們可以看到AR4至AR6的報告在全球範圍內引起了不少關注和討論。人們關心氣候變遷的影響,以及如何進行有效的應對。各國政府、企業和非政府組織也紛紛回應這些報告,制定更具體的氣候行動計畫。
總的來說,AR4至AR6代表了IPCC在氣候變遷科學評估上的連續努力,提供了全球氣候變遷的綜合、權威的科學基礎。未來推估功能的加入則為科學研究和社會參與提供了更先進的工具,有助於更深入地理解和應對全球性的氣候變遷挑戰。
壹、氣候情境模型(一)RCP值意義
一、RCP值應用與定義
在氣候變遷風險評估因應及財務揭露框架下,有關RCP值( Representative Concentration Pathways)是指(代表性濃度途徑),是一系列描述未來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的情境,這些情境用於氣候模型,以評估可能的氣候變化。
RCP值通常包括四種不同情境,包括不同排放情境,如RCP2.6、RCP4.5、RCP6.0和RCP8.5,於評估可能的氣候變化,分別代表不同的溫室氣體排放情況,特別是二氧化碳(CO2)的濃度;
RCP2.6、RCP4.5、RCP6.0、RCP8.5四種溫室氣體濃度情境圖
A. RCP2.6(強烈減排情境)/2100年較工業化前升溫攝氏1.0°C~1.8°C
RCP2.6這一樂觀排放情境表明,如果全球採取強烈而即時的減排措施,將有可能實現較低的溫室氣體排放水準:
1. 低排放情境: RCP2.6代表一種低排放的情境,其中全球社會採取了有效的溫室氣體減排措施,以極大程度地減緩氣候變化的影響,即可消極措施持續減碳。
2. 全球協作:實現RCP2.6需要全球協同合作,包括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實施清潔能源、節能減排等措施,以實現明顯的溫室氣體減排目標。
3. 氣候變化適應: RCP2.6情境下,預計全球氣溫上升幅度相對較低,這將減緩極端氣候事件和海平面上升的速度,提供更多的時間和機會,以適應氣候變化對環境和社會的影響。
4. 生態保護:RCP2.6情境有助於減緩生態系統的壓力,減少生物多樣性損失,保護生態環境的穩定性。
RCP2.6代表了一種樂觀的情境,強調了全球合作和果斷行動的重要性,以實現氣候變化的減緩目標,減少負面影響,為未來的永續發展創造更為有利的條件。
B.RCP4.5(中度減排情境) /2100年較工業化前升溫攝氏2.6°C~4.8°C
RCP4.5情境表明,如果全球實施中度的減排措施,將有可能實現較為中等持平的排放水準:
1. 中度減排:RCP4.5代表一種中度的減排情境,全球社會在未來逐漸實施了一系列減排措施,但排放水準仍處於中等水準。這可能涉及轉向更清潔的能源、提高能源效率和推動技術創新等舉措,即需要積極措施持續減碳。
2. 過渡階段:RCP4.5情境反映了一個過渡階段,全球社會正在逐漸遠離高碳排放的發展模式,朝向更為永續和低碳的未來。
3. 氣候變化影響:在RCP4.5情境下,預期全球氣溫上升幅度較高,相對於低排放情境,可能會面臨一定程度的氣候變化影響。這包括極端氣象事件的增加和生態系統的適應壓力。
4. 永續發展:RCP4.5情境強調了走向更永續發展的方向,促使社會和經濟體系轉型,更注重環境保護和資源的有效利用。
RCP4.5代表了一種在中度減排基礎上實現氣候變化適應的未來情境。這種情境提醒人們,必須加大努力,進一步提高減排力度,以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同時推動社會經濟體系向更永續的發展方向演進。
C. RCP6.0(中度排放情境) /2100年較工業化前升溫攝氏2.6°C~4.8°C
RCP6.0這一情境表明,如果全球在未來實施中等水準的減排措施,將實現相對較高的排放水準:
1. 中等減排:RCP6.0代表一種中等水準的減排情境,即全球社會在未來實施了一定程度的減排措施,但排放水準仍然相對較高。這可能包括增加對清潔能源的使用、改進能源效率和推動技術創新,即須更積極持續減排措施。
2. 逐步過渡:RCP6.0情境反映了一個逐步的過渡階段,全球社會逐漸減少對高碳能源的依賴,但仍需要更多的努力才能實現更低的溫室氣體排放水準。
3. 氣候變化影響:在RCP6.0情境下,預期全球氣溫上升幅度較高,相對於更低排放情境,可能會經歷更明顯的氣候變化影響,包括更頻繁的極端天氣事件和生態系統的適應壓力。
4. 永續發展挑戰:RCP6.0情境強調了實現更永續發展的挑戰。社會需要在經濟增長和減排目標之間找到平衡,以確保未來的永續性。
RCP6.0代表了一種在中等水準減排基礎上的未來情境。雖然有一定的減排進展,但仍需要更多的努力來實現更低的排放水準,以減緩氣候變化的不利影響,同時實現社會的永續發展。
D. RCP8.5(高度排放情境) /2100年較工業化前升溫攝氏3.7°C~4.8°C
RCP8.5情境描繪了一種高度排放的未來,即如果全球未來未採取明顯的減排措施,將會實現相對較高的排放水準:
1. 高度排放:RCP8.5代表一種高度排放的情境,即全球社會未來未能有效減緩溫室氣體的排放,繼續高度依賴化石燃料和高碳能源。
2. 極端氣候變化:在RCP8.5情境下,預計全球氣溫上升將會相對較大,導致更為頻繁和強烈的極端天氣事件,以及可能的海平面上升。
3. 生態系統影響:由於高度排放,RCP8.5情境下的氣候變化可能對全球生態系統產生嚴重影響,包括生物多樣性喪失、生態平衡破裂等。
4. 社會經濟不穩定:RCP8.5反映了一種非永續的發展路徑,可能導致社會和經濟的不穩定,因為氣候變化影響會加劇資源爭奪和社會不平等。
RCP8.5代表了一種高度悲觀的未來情境,突顯了不採取減排措施可能帶來的極端氣候和社會不穩定性。該情境強調了減排和永續發展的迫切性,以避免未來可能的嚴重後果。
貳、氣候情境模型(二) SSPs指標意義
一、SSPs指標應用與定義
SSPs是Shared Socioeconomic Pathways(共用社會經濟途徑)的簡稱,用於描述全球未來可能的社會經濟情境,包括人口、經濟發展、能源使用等方面的變化。SSPs通常包括SSP1(永續可持續)、SSP2(受控進展)、SSP3(分化發展)、SSP4(不穩定世界)和SSP5(強烈的不平等和高碳發展)。
在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任務力)的框架下,RCP值和SSPs被用來評估氣候相關風險的潛在影響。RCP值提供了不同排放情境下的氣候變化情況,而SSPs則考慮了社會經濟因素,這些因素直接影響企業的運營環境。結合RCP值和SSPs的資訊,企業可以更全面地評估氣候相關風險,並制定相應的氣候適應和減緩策略,以確保其財務穩健性。
5種SSPs氣候情境模型
二、IPCC在第六次評估報告提出5種SSP情境
聯合國氣候變化專門委員會(IPCC)在第六次評估報告中提出的五種共用社會經濟途徑(SSP)分別是SSP1到SSP5:
1. SSP1(永續):持續強勢可永續
這一情境描述了一個全球協同合作,致力於實現永續發展和環境保護的未來。社會經濟發展以人的福祉和環境永續性為核心,並強調科技創新、社會平等和協同合作。
2. SSP2(中間路線):受控進展
SSP2情境下,社會經濟發展相對均衡,各國努力實現永續發展目標。全球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但人們普遍認為合作是實現穩定進展的關鍵。
3. SSP3(區域競爭):分化發展
這一情境描繪了一個地區差距擴大,社會和經濟不平等加劇的未來。一些地區可能取得較大的發展,而其他地區可能陷入困境。全球氣候行動可能較為緩慢,導致較高的排放水準。
4. SSP4(不平等發展):不穩定世界
SSP4情境下,世介面臨著嚴峻的社會、政治和經濟挑戰。社會動盪和不確定性增加,全球協同合作受到阻礙,氣候行動可能受到限制,導致較高的排放水準。
5. SSP5(化石燃料發展):強烈的不平等和高碳發展
這一情境假定未來社會經濟發展極度不均衡,全球面臨嚴重的社會和經濟不平等。高度碳密集的發展模式持續存在,氣候政策可能受到較大阻礙,導致較高的排放水準。
這五種SSP情境提供了不同的未來發展視角,有助於評估不同社會經濟途徑對氣候變化和永續發展目標的可能影響,為制定應對策略提供了參考。
SSP1情境~SSP5情境發展圖/資料來源TCCIP
減碳成效與氣候情境圖/資料來源TCCIP
叁、RCP及SSP與TCFD氣候揭露框架關係
(RCP)值與IPCC報告中的五種共用社會經濟途徑(SSP)可以應用於TCFD(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氣候風險財務揭露框架:
一、RCP值的應用:
1.風險評估:
使用不同的RCP值,企業可以模擬不同的氣候變化情境,從而評估其業務可能面臨的物理風險,例如極端天氣事件和氣溫上升。
2.過渡(轉型)風險:
RCP值還提供了評估過渡風險的依據,企業可以根據不同的排放情境評估氣候政策和技術變革對其業務的潛在影響。
二、SSP情境的應用:
1.社會經濟情境:
使用SSP情境,企業可以評估社會經濟變化對其業務的可能影響。這包括人口變化、經濟增長、技術創新等,這些因素將影響市場需求、資源供應和政府政策。
2.社會變遷:
SSP情境還提供了一個框架,讓企業瞭解可能的社會趨勢,例如社會不平等、政治穩定性和人權狀況,這些因素可能影響業務環境和運營。
整合至TCFD框架:
3.風險鑑別:
在TCFD框架下,企業應該對氣候相關風險進行全面的鑑別。透過整合RCP值和SSP情境,企業可以更全面地瞭解氣候相關風險的多樣性和複雜性。
4.機會鑑別:
企業也可以通過這些數據識別氣候變化所帶來的商機,例如適應性技術的需求和市場的變化。
三、報告與揭露:
1.清晰揭露:
在TCFD報告中,企業應該清晰地揭示其使用的RCP值和SSP情境,以及這些情境如何影響其風險和機會。這有助於投資者和利害相關方更好地理解企業面臨的氣候相關情境。
總的來說,整合RCP值和SSP情境到TCFD框架中可以提高企業對氣候風險和機會的理解,有助於更全面、透明地報告氣候相關資訊。
TCFD(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是由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FSB)於2015年成立的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小組。TCFD的目標是為企業、投資者和保險公司提供指引,以推動知情投資、信貸或借貸和保險承保決策。其目的是協助企業有效應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機遇和風險,並促進企業向更加永續和低碳的經濟平穩過渡。
TCFD於2017年正式公佈了相關的報告框架,該框架包含四個核心要素。
首先是公司治理,企業應該描述董事會對氣候相關風險和機遇的監管情況,以及管理層在評估和管理氣候相關風險和機遇中的角色。
其次是策略,企業應該描述短期、中期和長期的氣候相關風險和機遇,以及這些風險和機遇對企業業務、策略和財務規劃的影響。此外,企業還應該描述策略的彈性程度,並考慮不同氣候情境下的相關情況。
第三個要素是風險管理,企業應該描述識別、評估和管理氣候相關風險的流程,並將這些流程與整體風險管理制度相結合。
最後是指標和目標,企業應該揭露用於評估和管理氣候相關風險和機遇的指標,包括溫室氣體排放和相關風險的Scope 1、Scope 2和可能的Scope 3揭露。企業還應該描述在管理氣候相關風險和機遇時使用的目標和相應的表現。
在TCFD的報告框架中,情境分析(Scenario Analysis)被視為企業戰略規劃中最重要的工具之一。情境分析可以幫助企業在評估氣候變化對其財務影響時,考慮更廣泛的假設、不確定性和潛在未來狀態。它不是預測或敏感性分析,而是幫助企業更好地了解並制定靈活堅固的策略,以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
氣候相關風險可以分為過渡風險和實體風險。
過渡風險包括政策、法律、技術、市場和聲譽風險,幫助企業實現低碳轉型。而實體風險則包括急性風險和慢性風險。急性實體風險是由事件驅動的,例如極端天氣事件的嚴重程度增加;而慢性實體風險則是氣候變化的長期變化,例如氣溫上升、海平面上升、降水模式改變和生物多樣性喪失等。這些風險將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產生影響,同時也帶來資源效率、清潔能源、低排放產品和服務、多元市場和供應鏈彈性增強等商機。
現在,越來越多的國家和地區將TCFD的揭露要求納入其ESG報告要求之中,例如英國、日本和紐西蘭。香港交易所也在努力審閱其ESG報告框架,以符合TCFD的建議。各國許多上市公司已經開始準備將ESG報告納入TCFD框架。
因此,企業特別是上市公司應該了解TCFD的揭露要求,並開始籌備將ESG報告與TCFD框架相結合。這將有助於企業在應對氣候變化所帶來的不確定性中保持競爭力,獲得市場佔有率,維護良好的聲譽,吸引投資者,並獲得更好的資源分配機會。企業可以設立氣候領導委員會,以確保有效了解影響企業的相關風險,並制定和實施相應的減緩和和適應措施。此外,企業應該與利害關係人密切合作,共同推動氣候相關的行動和解決方案。
當企業開始準備TCFD的揭露時,以下是一些步驟和指南可供參考:
確定揭露的範圍和目標:
企業應該明確確定哪些部門、業務和風險將納入TCFD的揭露範圍。同時,設定明確的目標和時間表,以便逐步實施相關措施。
進行情境分析:
情境分析是TCFD框架中的重要要素之一。企業應該使用不同的情境和模型,評估氣候變化對其業務和財務的影響。這將有助於企業了解不同風險和機遇情境下的潛在結果,並制定相應的策略和措施。
管理風險和機遇:
企業應該建立有效的風險管理機制,包括識別、評估和管理氣候相關的風險和機遇。這包括監控和追踪溫室氣體排放、能源使用、水資源管理和供應鏈的可持續性等方面。同時,企業應該針對不同情境和風險制定應對策略,並確保相應的措施得到有效實施。
設立監控和報告機制:
企業應該建立監控和報告機制,以跟踪其TCFD揭露的執行情況和效果。這包括建立適當的指標和目標,定期評估進展情況,並向內外部利害關係人進行透明和準確的報告。
建立內部能力和意識:
企業應該建立相關的內部能力,包括培訓員工、聘請專業人士和設立專門的氣候變化團隊。同時,加強組織內部對氣候變化和TCFD的意識,提高員工的參與和貢獻。
制定長期策略和行動計劃:
企業應該制定長期的氣候相關策略和行動計劃,以應對不斷變化的氣候風險和機遇。這包括確定低碳轉型的目標和時間表,加強創新和技術投資,推動永續發展的產品和服務。
值得注意的是,TCFD的揭露要求不僅僅是一個符合法規的要求,它更是一個能夠幫助企業提高競爭力、獲得市場優勢並保護聲譽的重要工具。
通過適當的TCFD揭露,企業可以更好地應對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同時利用相關機遇實現永續發展和長期價值創造。因此,建議企業及時了解和遵守TCFD的揭露要求,並將其納入到其ESG報告和戰略計劃中,以實現永續發展的目標。
隨著TCFD的重要性日益突出,企業應該開始考慮以下幾個關鍵步驟來準備TCFD的揭露:
定義目標:
企業應該明確確定在TCFD揭露中的目標和期望。這包括確定揭露的範圍、時間表和相關的指標,以及如何與企業的整體戰略和目標相關聯。
進行內部評估:
企業應該進行內部評估,以評估其現有的揭露能力和實踐,並確定在TCFD要求方面存在的差距。這可以包括評估現有的報告流程、數據收集和監控機制,並確定改進的領域和需求。
整合相關信息:
企業應該開始整合相關的氣候相關信息,以滿足TCFD的揭露要求。這包括收集有關溫室氣體排放、能源使用、供應鏈永續性、環境影響等方面的數據和信息。同時,企業應該開始建立內部系統和流程,以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可靠性和可追溯性。
加強揭露能力:
企業可以通過加強內部能力和培訓來提高TCFD揭露的能力。這可以包括培訓內部團隊,以理解TCFD框架和要求,並熟悉相關的報告準則和指南。同時,企業可以考慮與專業機構和顧問合作,以獲得專業支持和建議。
建立利害關係人對話:
TCFD的揭露要求強調與利害關係人之間的有效對話和溝通。企業應該開始主動與利害關係人(包括投資者、客戶、供應商和社區)進行對話,以了解他們的期望、需求和關注點,並將其納入TCFD揭露的考慮。
建立監控和評估機制:
企業應該建立監控和評估機制,以確保TCFD揭露的有效實施和持續改進。這包括建立內部審核和監督機制,定期評估揭露的準確性、一致性和可靠性,並根據反饋意見和利害關係人期望進行相應的調整和改進。
進一步合作和學習:
企業應該積極參與相關的行業倡議和合作組織,以共享最佳實踐、經驗和知識。這可以包括參與行業專業協會、參與TCFD支持的活動和倡議,以及與同行業企業進行合作和交流。
總結來說,TCFD揭露對企業來說是一個重要的挑戰和機遇。企業應該積極準備,了解和遵守TCFD的要求,並將其納入到其ESG報告和戰略計劃中。通過有效的TCFD揭露,企業可以提高對氣候變化的應對能力,獲得市場競爭優勢,並實現永續發展的目標。
自然資本財務揭露(The Task 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TNFD)是一個全球性倡議,旨在推動公司和金融機構揭露與自然資本相關的財務資訊。TNFD的目標是説明投資者、金融機構和其他相關方便評估和管理與自然資本相關的風險和機遇。與之類似,氣候相關財務揭露任務組(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TCFD)是一個類似的倡議,旨在推動企業和金融機構揭露與氣候變化相關的財務資訊。
然而,TNFD和TCFD之間存在一些關鍵差異,以下是詳細列舉的說明:
範圍和關注點:
TCFD的重點是氣候變化和與之相關的風險管理。它關注企業的溫室氣體排放、氣候風險管理、能源使用和轉型策略等方面的資訊。
TNFD更廣泛地關注與自然資本相關的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問題。它關注企業的土地使用、水資源管理、森林保護、物種保護等方面的資訊。
揭露要求:
TCFD提供了四個核心要素作為揭露的基礎,包括氣候治理、策略、風險管理和指標與目標。企業需要揭露與這些要素相關的財務資訊和非財務資訊。
TNFD提供了六個核心要素,包括自然資本依賴性評估、自然資本影響評估、自然資本管理、目標與績效評估、自然資本相關風險和機遇識別、揭露和分析。企業需要揭露這些要素中的相關資訊。
指導原則:
TCFD的指導原則包括揭露目標、目標受眾、時間範圍、揭露的重要性、一般的揭露原則以及資訊準確性和一致性等方面的指導。
TNFD的指導原則包括目標受眾、整合性、資訊可用性、資訊相關性、資訊準確性和可比性等方面的指導。
目標受眾:
TCFD的目標受眾主要是金融機構和投資者,旨在説明他們評估投資組合中的氣候風險和機遇。
TNFD的目標受眾更廣泛,包括金融機構和投資者,企業,政府和監管機構,以及其他與自然資本相關的利益相關者。它的目標是提供與自然資本相關的全面資訊,以便利益相關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評估與自然資本相關的風險和機遇。
評估方法:
TCFD提供了一種框架,幫助企業評估與氣候相關的風險和機遇。這包括評估企業的氣候風險暴露、氣候風險管理策略和氣候相關的機遇。
TNFD還在發展中,尚未提供具體的評估方法。然而,它鼓勵企業採取量化的方法評估其對自然資本的依賴性和影響,並提供相關的資料和分析。
時間表和成熟度:
TCFD于2015年成立,發佈了其報告和指南,並得到了全球範圍內的廣泛認可和採用。
TNFD於2019年由UNEP FI(聯合國環境規劃署金融倡議)啟動,目前正在發展階段,預計在2023年底或2024年初發佈其最終報告和指南。
補充價值:
TCFD和TNFD的目標是相輔相成的,共同推動企業和金融機構揭露與氣候變化和自然資本相關的財務資訊。它們提供了一致的框架和指導原則,幫助實現永續金融的目標。
TNFD的引入強調了自然資本的重要性,並促使企業和投資者更加關注環境和生物多樣性問題,從而實現更全面的永續發展目標。
TNFD是一個全球倡議,旨在推動企業和金融機構揭露與自然資本相關的財務資訊,與TCFD相比,其關注點更廣泛,覆蓋自然資本的多個方面。TNFD提供了一套獨立的指導原則和揭露要求,幫助企業和投資者更好地評估和管理與自然資本相關的風險和機遇。通過TNFD的引入,可促進永續金融的實踐,並推動企業在環境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採取更具財務透明度的行動。
資料和指標:
TCFD提供了一套標準化的指標和資料要求,用於評估企業的氣候相關風險和機遇。這些指標包括溫室氣體排放、能源消耗、低碳轉型策略等。
TNFD在其指南中將提供與自然資本相關的資料和指標要求,以評估企業的自然資本依賴和影響。這些指標可能包括土地使用、水資源管理、森林保護、物種保護等方面的資料要求。
揭露和報告:
TCFD鼓勵企業將氣候相關資訊納入其主要財務報告,並提供關於氣候風險管理和策略的詳細說明。
TNFD的目標是推動企業在其財務報告中揭露與自然資本相關的資訊,並提供關於自然資本依賴性和影響的詳細說明。
動態性和發展:
TCFD作為一個較早成立的倡議,已經在全球範圍內得到了廣泛的認可和採用,並逐漸發展為行業標準。
TNFD作為一個相對較新的倡議,仍處於發展階段。然而,它得到了聯合國和金融行業的支持,並預計將在不久的將來發佈其最終報告和指南。
相互關係和互補性:
TCFD和TNFD在一定程度上相互關聯和互補。氣候變化和自然資本是相互關聯的議題,因為氣候變化對自然資本和生物多樣性產生重大影響。
通過同時關注氣候變化和自然資本問題,TCFD和TNFD可以提供更全面的資訊,説明企業和投資者在永續發展和風險管理方面作出更明智的決策。
綜上所述,TNFD和TCFD之間的區別主要在於關注範圍、揭露要求、指導原則、目標受眾、評估方法、時間表和成熟度、補充價值、資料和指標、揭露和報告、動態性和發展以及相互關係和互補性等方面。這兩個倡議的共同目標是推動企業和金融機構在財務報告中揭露與氣候變化和自然資本相關的資訊,以説明評估和管理相關的風險和機遇,並促進永續發展金融及環境友善保護。
通過TNFD和TCFD的推動,企業和金融機構可以更好地瞭解和評估與氣候變化和自然資本相關的風險和機遇。它們提供了指導框架和標準化的揭露要求,使企業能夠更全面地報告其與氣候和自然資本相關的資料和資訊。
值得注意的是,TNFD的引入強調了自然資本的重要性。自然資本包括土地、水資源、森林、物種等,對於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關鍵作用。通過關注自然資本的管理和影響,TNFD提醒企業和投資者認識到保護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的緊迫性,以及在業務決策中綜合考慮自然資本的必要性。
此外,TNFD的目標受眾更廣泛,包括金融機構、投資者、企業、政府和監管機構等。它的指導原則和揭露要求為各方提供了一致的框架,以更好地理解和評估與自然資本相關的風險和機遇。
綜上所述,TNFD和TCFD是兩個重要的倡議,旨在推動企業和金融機構揭露與自然資本和氣候變化相關的財務資訊。儘管它們有一些區別,但共同致力於推動永續金融和環境保護的實踐。通過提供指導原則、標準化的揭露要求和評估框架,它們為企業和投資者提供了更全面的資訊,以促進永續發展和有效管理相關風險。
依據"氣候相關財務揭露範例(銀行業) "相關公告內容,應該如何完成國內銀行業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報告書?
根據"氣候相關財務揭露範例(銀行業)"的相關公告內容,以下是關於如何參照該範例內容完成國內銀行業TCFD(氣候相關金融揭露任務力)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報告書的詳細說明。
一、引言
在報告書的引言部分,首先需要說明報告書的目的、背景和重要性。強調氣候變化對金融機構的風險和機遇產生的影響,並介紹TCFD框架的背景和應用。概述銀行的承諾和責任,以推動氣候相關財務揭露的實施。
二、組織概況
在這一部分,提供銀行的概況資訊,包括組織結構、業務範圍和戰略定位。詳細介紹銀行的可持續發展目標和與氣候相關的政策框架。說明銀行如何將氣候風險納入業務決策和風險管理體系中。
三、氣候相關風險管理
根據TCFD框架的要求,揭露銀行對氣候相關風險的識(鑑)別、評估、管理和監控措施。重點包括以下方面:
氣候風險識(鑑)別:
詳細描述銀行如何識(鑑)別與氣候變化相關的潛在風險,並將其納入風險管理框架中。闡述銀行所採用的方法、模型和資料來源,以及參考的行業標準和指導方針。
氣候風險評估:
說明銀行對氣候相關風險進行的評估方法和工具,包括定性和定量的分析。描述評估結果對業務和財務狀況的潛在影響。
氣候風險管理策略:
闡明銀行針對氣候相關風險制定的管理策略和措施。包括減輕風險的具體措施,如減少碳排放和能源消耗,推動可再生能源的使用,以及投資綠色和永續項目等。
氣候監控和報告:
說明銀行如何監控和報告氣候相關風險的進展和影響。包括定期評估和監控風險暴露的方法和指標,以及如何報告風險管理和應對措施的成效。
四、機會管理
根據TCFD框架的要求,揭露銀行在氣候變化下的機遇管理。重點包括以下方面:
氣候變遷機會識(鑑)別:
描述銀行如何識(鑑)別與氣候變化相關的機遇,例如綠色金融、永續發展投資和氣候相關產品和服務等。闡述銀行對這些機遇的重視程度和戰略規劃。
氣候變遷機會評估:
說明銀行對氣候相關機遇進行的評估方法和工具,包括市場分析、投資評估和潛在收益的測算等。描述評估結果對業務和財務狀況的潛在影響。
氣候變遷機會管理策略:
闡明銀行針對氣候相關機遇制定的管理策略和措施。包括開展綠色金融業務、推動永續投資、支持綠色技術創新等具體舉措。
監控和報告:
說明銀行如何監控和報告氣候相關機遇的進展和影響。包括定期評估和監控機遇的方法和指標,以及如何報告機遇管理的成效。
五、財務指標與分析
根據TCFD框架的要求,揭露與氣候相關的財務指標和分析。重點包括以下方面:
資產和負債:
描述銀行的資產組合和負債結構,重點關注與氣候相關的資產和負債項。包括綠色貸款和綠色債券等綠色金融產品的規模和增長趨勢。
收入和成本:
說明與氣候相關的收入來源和成本影響。例如,通過提供綠色金融產品和服務而獲得的收入,以及減少碳排放和資源消耗所帶來的成本節約等。
氣候風險和機會評估:
分析與氣候相關的風險和機遇對銀行財務狀況的潛在影響。使用適當的方法和工具,進行風險敞口的測算和機遇潛力的評估。
投資和資本支出:
描述銀行在氣候相關領域的投資和資本支出。包括綠色項目的投資和永續發展的資本支出,以及與此相關的回報和效益。
六、揭露原則和方法
闡明銀行在進行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時所遵循的揭露原則和方法。重點包括以下方面:
1.一致性和可比性:
說明銀行如何確保財務揭露的一致性和可比性,以便各方能夠對比和評估不同銀行之間的表現和趨勢。
2.透明度和準確性:
強調銀行對財務揭露的透明度和準確性的重視,包括資料收集、驗證和報告的過程和機制。
3.報告週期和頻率:
說明財務揭露報告的週期和頻率,確保及時揭露和持續監控。
4.內部控制和審核:
描述銀行對財務揭露進行的內部控制和審核機制,確保資訊的準確性和完整性。
七、未來發展和目標
展望未來,說明銀行在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方面的發展和目標。包括改進資料收集和報告的系統,推動行業標準的制定和應用,以及加強與利益相關方的合作和對話。
八、結論
在報告書的結論部分,總結銀行在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方面的成就和挑戰。強調銀行對氣候變化的認識和應對措施的重要性,並呼籲行業內其他銀行積極採取行動。根據"氣候相關財務揭露範例(銀行業)"的要求,詳細說明如何參照該範例內容完成國內銀行業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報告書的方法。請注意,報告書的內容和結構可能會根據具體銀行的情況和要求進行調整和個性化。
九、附錄
在報告書的附錄部分,提供相關的補充資訊和資料支援。包括使用的方法和模型的詳細說明,資料來源和可靠性的評估,以及其他補充的分析和報告。
十、參考文獻
列出報告書中引用的所有參考文獻和資料來源。確保引用格式的準確性和一致性,以便讀者能夠進一步查閱相關資料。
十一、報告書的審閱和確信(驗證)
說明報告書的審閱和驗證機制,包括內部審閱內部稽核後的外部驗證(外部第三方機構確信報告)的程序和確信報告結果。確保報告書的品質和可信度。
最後,通過遵循"氣候相關財務揭露範例(銀行業)"的內容,國內銀行業可以編制一份符合TCFD框架要求的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報告書。該報告書應該包括銀行對氣候相關風險的識(鑑)別、評估和管理措施,以及對氣候相關機遇的認識和利用。
同時,財務指標和分析的部分應提供對氣候相關影響的量化分析和評估。報告書的結構應清晰,內容應準確、透明,並且具備可比性。銀行應不斷改進和完善自己的財務揭露機制,與利益相關方進行積極的溝通和合作,推動氣候相關財務揭露的實施和持續改進。
需要注意的是,每家銀行的具體情況和需求可能有所不同,因此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和定制,確保報告書與銀行的戰略目標和業務模式相一致。同時,及時更新和追蹤TCFD框架的最新要求和行業實踐,以保持報告書的時效性和有效性。
通過遵循"氣候相關財務揭露範例(銀行業)",國內銀行業可以提高對氣候相關風險和機遇的認識,加強內部管理和外部溝通,推動永續金融的發展,為實現低碳經濟和永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以上是關於如何參照"氣候相關財務揭露範例(銀行業)"完成國內銀行業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報告書的詳細說明。希望這些指導能對您編制報告書提供有幫助。
下面將進一步說明報告書的編寫步驟和關鍵要點。
編寫步驟如下:
瞭解TCFD氣候框架:
深入研究和理解TCFD框架的要求和指引。確保對框架的基本概念、目標和原則有清晰的理解。
收集資料和資訊:
收集與銀行業務和氣候相關的資料和資訊。這包括銀行的財務報表、環境影響資料、投資組合資訊、綠色金融產品的規模和增長情況等。
氣候分析和評估:
基於收集到的資料和資訊,進行分析和評估。識(鑑)別銀行面臨的氣候相關風險和機遇,量化其影響和潛在價值,並對財務狀況進行評估。
制定氣候策略和措施:
根據分析結果,制定針對氣候相關風險和機遇的管理戰略和具體措施。確保戰略和措施與銀行的整體戰略和永續發展目標相一致。
編寫氣候相關財務報告:
根據"氣候相關財務揭露範例(銀行業)"的結構和要求,編寫報告書。確保報告書的內容準確、清晰,並按照TCFD框架的要求進行組織和展示。
編寫氣候相關財務報告關鍵要點如下:
揭露銀行對氣候變化的認識和重視程度,包括高層管理的承諾和參與。
識(鑑)別與氣候變化相關的風險和機遇,並對其進行量化分析和評估。
闡明銀行的管理策略和具體措施,以應對氣候相關風險和利用機遇。
揭露與氣候相關的財務指標和分析,包括資產和負債、收入和成本、風險和機遇評估等。
強調財務揭露的透明度和準確性,確保資料的可靠性和一致性。
報告週期和頻率的說明,確保及時揭露和持續監控。
強調內部控制和審核機制,以保證報告的品質和可信度。
展望未來的發展和目標,包括改進財務揭露的機制和加強與利益相關方的合作。
通過遵循以上步驟和關鍵要點,國內銀行業可以編制一份符合"氣候相關財務揭露範例(銀行業)"的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報告書。以下是報告書的詳細內容:
一、引言
二、銀行概況
三、氣候相關風險識(鑑)別與評估
四、氣候相關機遇識(鑑)別與評估
五、管理策略和措施
六、財務指標和分析
七、報告週期和頻率
八、內部控制和審核
九、附錄
十、參考文獻
值得注意的是,每家銀行的具體情況和需求可能有所不同,因此應根據實際情況進行適當的調整和定制,確保報告書與銀行的戰略目標和業務模式相一致。同時,及時更新和追蹤TCFD框架的最新要求和行業實踐,以保持報告書的時效性和有效性。
通過遵循"氣候相關財務揭露範例(銀行業)",國內銀行業可以提高對氣候相關風險和機遇的認識,加強內部管理和外部溝通,推動永續金融的發展,為實現低碳經濟和永續發展做出積極貢獻。
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CFD)是一項指導企業如何揭露氣候相關風險和機會的全球框架。它由國際金融穩定委員會(Financial Stability Board,FSB)於2015年成立,旨在引導企業將氣候變化的影響納入其財務報告和策略決策中。
透過一系列針對企業自身的中長期過程,假設氣候變遷造成的極端氣候事件,如自然災害,暴風雨、旱災、水災、海嘯、淹水等,因溫室效應氣候極端事件造成企業營應活動導致如,旱災造成上游原物料供應短缺、天氣事件造成資產設備等財物損失、水旱災糧食危機、人力供應失衡等等,導致影響企業經營的財務損失風險及危機的情境模擬及因應策略。
同時也包括應TCFD轉型或不轉型的相應風險情境的假設、模擬、預測、因應防範措施、因應將要到臨的氣候變遷環境的新商機、新策略、新產品新技術、新市場的機會準備等。
TCFD的核心目標是促使企業評估和揭露氣候相關風險和機會對其業務、戰略和財務績效的影響。它提供了一個框架,協助企業分析氣候變化對其運營、供應鏈和市場所帶來的影響,並根據這些分析結果,向投資者、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進行有效的資訊揭露。
相較於其他相關倡議,TCFD在以下幾個方面有所不同:
ESG永續報告書(Environmental, Social, and Governance, ESG):
ESG報告主要關注企業在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的表現。它提供一個綜合的評估,包括企業的社會責任、倫理標準、供應鏈管理、公司高層內部治理等,主要包括揭露表現企業永續發展有關環境、社會及公司治理的長期策略方針供企業自身,利害關係人、投資者、社會大眾關注評價該企業自身的ESG表現。
其相應的準則包括不限於:
1. GRI(Global Reporting Initiative)全球報告倡議;
2. SASB(Sustainability Accounting Standards Board)永續會計準則;
3. IIRC(International Integrated Reporting Council)國際綜合報告的框架和指導原則;
4. CDP(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碳揭露碳排放和氣候風險管理策;
5. ISO 26000社會責任指南;
6. SDGs(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聯合國永續發展全球永續發展目標。
TCFD則更加專注於氣候變化相關的風險和機會。
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Greenhouse Gas, GHG):
多以ISO 14064-1指引為主盤點計算企業或組織的基準年二氧化碳總排放量,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主要關注企業的溫室氣體排放。
它要求企業報告其直接和間接溫室氣體排放的數據,透過碳排放源鑑別及排放係數選用後量化計算總碳排放及移除量揭露,組織型溫室氣氣體盤查報告相應的移除減碳專案ISO 14064-2,是其上一個階段針對ISO 14064-1盤查報告書的相應排放熱源進行量化減碳移除政策,進行量化減碳移除總量之績效指標專案。
TCFD則關注的是氣候變化的整體風險和機會,並提供一個框架,幫助企業進行更全面的分析和揭露。
CDP碳揭露計畫:
CDP(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 CDP)是一個全球性的組織,鼓勵企業揭露其溫室氣體排放和氣候變化相關行動的資訊。儘管CDP和TCFD都關注氣候變化,但CDP更侧重於揭露企業的碳排放和相應的氣候行動。CDP提供一個全球性的平台,以促進企業對其溫室氣體排放情況的透明度和揭露。企業被鼓勵向CDP提交有關其溫室氣體排放、減排目標、能源使用和相關氣候行動的報告。CDP的重點在於碳排放的揭露,特別是企業的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它提供了一個標準化的評估框架,讓企業能夠報告其碳排放數據,包括直接和間接排放。
CDP還鼓勵企業設定和公布減排目標,並報告其實施的相關氣候行動,以應對氣候變化挑戰。
與TCFD相比,CDP的焦點更加狹窄,僅關注溫室氣體排放和碳揭露。它提供了一個評估和比較企業碳排放數據的平台,以及了解企業在減排目標和相關氣候行動方面的表現。然而,TCFD則更綜合,它關注企業面臨的整體氣候風險和機會,並提供了更廣泛的框架,以引導企業評估和揭露氣候相關的財務和戰略信息。
總結而言,TCFD、CDP和ESG報告都是為了推動企業在面對氣候變化時進行透明和全面的揭露。然而,它們的焦點和方法有所不同。TCFD強調氣候相關風險和機會的評估和揭露,CDP則專注於碳排放的揭露和減排目標,而ESG報告則關注企業在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的整體表現。這些倡議共同推動了企業在永續發展和氣候行動方面的積極參與,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
TCFD、CDP和ESG報告都是為了推動企業在面對氣候變化時進行透明和全面的揭露。然而,它們的焦點和方法有所不同。TCFD強調氣候相關風險和機會的評估和揭露,CDP則專注於碳排放的揭露和減排目標,而ESG報告則關注企業在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的整體表現。這些倡議共同推動了企業在永續發展和氣候行動方面的積極參與,以應對全球氣候變化帶來的挑戰。
氣候相關財務揭露(TCFD)是一個全球框架,旨在指導企業如何揭露與氣候變化相關的風險和機會。它的核心目標是幫助企業評估和揭露氣候變化對其業務、戰略和財務績效的影響。
相較於ESG永續報告書,TCFD更加專注於氣候變化相關的問題。ESG報告關注企業在環境、社會和治理方面的整體表現,包括社會責任、倫理標準和供應鏈管理等。然而,TCFD則著重於評估和揭露氣候變化對企業業務運營的風險和機會。
另外,組織型溫室氣體盤查是要求企業報告其直接和間接溫室氣體排放的數據。它主要關注企業的溫室氣體排放情況。而TCFD則更加綜合,它提供一個框架,幫助企業評估整體的氣候相關風險和機會,不僅限於溫室氣體排放。
此外,CDP碳揭露計畫是一個全球性組織,鼓勵企業揭露其溫室氣體排放和相應的氣候行動。儘管CDP和TCFD都關注氣候變化,但它們的焦點略有不同。CDP更侧重於揭露企業的碳排放數據,而TCFD則關注整體的風險和機會,並提供一個更綜合的框架,引導企業在財務報告和戰略決策中納入氣候因素。
總結而言,TCFD的獨特之處在於它提供了一個全面的框架,引導企業評估和揭露與氣候變化相關的風險和機會,並將這些因素納入財務報告和戰略決策中。它的目標是提供投資者、股東和其他利益相關者所需的有效資訊,以幫助他們更好地理解企業在面對氣候變化時的風險和機會。
在TCFD框架中,企業被鼓勵進行以下四個主要方面的揭露:
企業氣候相關風險管理:
企業應評估和揭露氣候相關風險對其業務運營和財務績效的影響。這包括分析氣候變化對供應鏈、市場需求、資產價值和保險成本等方面的潛在影響。
氣候相關機會:
企業應評估和揭露氣候變化所帶來的潛在商業機會。這可能涉及新產品和服務的開發,與氣候變化相關的創新技術的應用,以及市場趨勢的轉變。
指標選擇:
企業應評估和揭露與氣候變化相關的關鍵指標,以幫助投資者和其他利益相關者評估其業務的氣候風險和機會。這可能包括溫室氣體排放數據、能源使用、碳定價和永續發展目標的進展情況等。
揭露時間表:
企業應評估和揭露氣候相關資訊的時間表和過程。這可以包括預計的揭露時間表、確保資訊準確性和可比性的方法,以及內部流程和管治機制。
相比於其他相關倡議,TCFD提供了一個更具體和全面的框架,幫助企業將氣候變化納入其財務報告和戰略決策中。它強調風險管理和機會評估,並強調揭露的準確性、可比性和透明度。這有助於提高投資者對企業面臨的氣候相關風險的認識,並促進永續發展和氣候行動的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