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盤查;GHG Protocol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CBAM歐盟申報、碳足跡標籤及報告、ESG永續報告書/IFRS( S1、 S2) 、EcoVadis、TCFD報告書、CDP碳揭露問券計畫、碳權額度、碳抵換專案、國際倡議(RE100、SBTi)、低碳轉型顧問輔導
以下純屬供參考,詳細準確資訊請參照產業發展署官網及相關申請須知為準
參考資料來源/「以大帶小製造業低碳及智慧化升級轉型補助」申請須知
「以大帶小製造業低碳及智慧化升級轉型補助」計畫不僅是一項經濟策略,更是台灣面對全球環境變遷與經濟結構調整壓力的主動回應。該計畫透過資源整合與技術創新,旨在促進製造業的永續發展,提升產業鏈的整體競爭力與創新能力。在這過程中,大型企業與中小企業間的合作成為推動技術進步與環境保護的重要橋梁,共同促成產業轉型升級,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
詳細論述企業類型、註冊要求、員工人數標準、資金來源規範、經營狀態確認、以及排除條件等。強調合格申請者的篩選標準旨在確保補助資金投向有能力實施轉型計畫且有實質影響力的企業。
申請該補助計畫的企業必須同時滿足以下幾個關鍵條件,才能被認定為合格申請者:
企業類型與註冊要求:
必須是在台灣依法註冊且正在運營的製造業企業。這包括獨資企業、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企業以及公司法人。
企業必須完成工廠登記。對於依法免辦工廠登記的企業,需要提供相關主管機關核發的證明文件。
員工人數:
申請企業(中心廠)必須經常僱用員工數10人以上。員工人數的計算依據為勞動部勞工保險局受理的事業單位在最近12個月的平均月投保人數。
資金來源清晰:
企業不得有來自中國大陸的資金投資。此項判斷基於經濟部商業司的商工登記公示資料或經濟部投資審議委員會的陸資來台投資事業名錄。
經營狀態:
企業在申請時必須處於正常營運狀態,不得為正在解散或已歇業的狀態。
排除銀行拒絕往來戶:
企業不得是銀行拒
深入探討低碳化和智慧化升級轉型的具體內容,包括技術路徑、產品創新、管理機制改進等方面。解釋如何透過這些措施實現能源效率提升、碳排放減少、生產流程優化、產品價值增加等目標。
補助範圍涵蓋兩大類:低碳化與智慧化升級轉型。具體包括但不限於:
低碳化:碳盤查、碳足跡評估、能源管理系統的建立、開發低碳製程與產品等。
智慧化:物聯網(IoT)、人工智慧(AI)、數位化管理與應用、資訊安全管理系統的導入等。
補助金額設定的依據、計算方法,以及如何根據不同的轉型項目或活動劃分與分配補助資金。探討補助金額對於促進企業參與計畫、降低實施門檻的作用。
推動低碳化每案補助金額上限為新臺幣3000萬元。
推動智慧化每案補助金額上限為新臺幣2000萬元。
補助金額原則上不超過計畫總經費的50%。
申請提案後的審查時間分為多個階段,包括初步資格審查、專業審查和財務審查等。每一階段所需時間視案件具體情況而定,一般整體審查周期約為3至6個月。
申請一旦獲得核准,企業需要與主辦單位進行簽約,並依據簽約內容執行計畫。執行過程中需要定期提交進度報告和財務報告,以便審核撥款。計畫結束後,還需提交終期報告和成效評估報告。
下圖是針對「以大帶小製造業低碳及智慧化升級轉型補助」計畫的KPI甘特圖,概述了從申請提案到計畫實施各階段的時間安排。各階段包括:
申請提交:2023年4月,這是向企業開放提交補助申請的時期。
審查過程:從2023年5月開始至7月中旬,涵蓋了資格審查、專業審查和財務審查等階段。
核准與簽約:從2023年7月中旬到月底,此階段涉及計畫的最終核准與合同簽訂。
計畫執行:從2023年8月開始到年底,這是實際執行計畫的時期。
監控與評估:2024年上半年,對計畫的執行進行監控與成效評估。
「以大帶小製造業低碳及智慧化升級轉型補助」計畫KPI甘特圖/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
「以大帶小製造業低碳及智慧化升級轉型補助」輔導計畫架構/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