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盤查;GHG Protocol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CBAM歐盟申報、碳足跡標籤及報告、ESG永續報告書/IFRS( S1、 S2) 、EcoVadis、TCFD報告書、CDP碳揭露問券計畫、碳權額度、碳抵換專案、國際倡議(RE100、SBTi)、低碳轉型顧問輔導
產品碳足跡盤查計算是一項複雜的過程,涉及對產品生命周期內所有階段的溫室氣體排放進行量化。在進行碳足跡盤查時,「分配原則」和「分配方法」是兩個關鍵概念,尤其是在處理多產品系統或共用過程和系統時。以下是這兩個概念的詳細說明和應用指南:
一、分配原則定義
分配原則是指在多產品系統中,將輸入和輸出(包括環境影響)分配到不同產品或功能的原則。這是必要的,因為在許多生產過程中,單一過程可能會產生多個產品或副產品,這要求我們必須公平地將資源使用和排放分配到各個產品上:
系統邊界擴展:
首選的方法是擴展系統邊界,包含額外的過程,以提供相同的功能,從而避免分配的需要。當可能的話,透過修改系統邊界來避免分配。例如,將副產品視為獨立產品並分別計算其碳足跡。
在產品碳足跡的分配原則中,「系統邊界擴展」是一種特定的方法,旨在解決多產品系統中分配問題。當一個生產過程產生多個產品或副產品時,必須決定如何將該過程的環境負擔(例如溫室氣體排放)分配給各個產品。系統邊界擴展是避免傳統分配問題的一種方法,其核心思想是通過修改生命周期評估(LCA)的系統邊界來避免需要進行分配。
· 系統邊界擴展的原理
系統邊界擴展方法涉及將系統邊界擴展到足以包括產品或副產品的替代生產過程。這意味著,而不是嘗試分配一個過程的環境負擔到多個產品,系統邊界擴展考慮將副產品視為獨立的產品,並評估如果這些副產品不是作為原始過程的一部分產生,而是通過其它方式生產,它們將會帶來什麼環境負擔。
· 實施步驟
A. 識別副產品:確定生產過程中產生的所有產品和副產品。
B. 評估替代生產過程:對於每個副產品,評估如果獨立生產該副產品,需要哪些生產過程及其相應的環境負擔。
C. 修改系統邊界:將這些替代生產過程納入產品的生命周期評估中,從而擴展了原有的系統邊界。
D. 計算環境負擔:基於擴展後的系統邊界,計算產品的總環境負擔,包括直接和間接的影響。
· 優點與限制
· 優點:
避免了傳統分配方法可能引入的主觀性和不確定性。
提供了一種更加全面評估產品環境影響的方法,尤其是在副產品具有顯著環境價值時。
· 限制:
實施系統邊界擴展可能需要額外的數據和分析,增加了評估的複雜性。
對於某些產品,找到合適的替代生產過程可能具有挑戰性,或者替代過程的數據可能不容易獲得。
系統邊界擴展提供了一種創新的方法來處理產品碳足跡中的分配問題,特別是在多產品系統中。然而,正確實施這一方法需要對生命周期評估有深入的理解,以及對相關產品和過程有充分的認識。
物理分配:
根據物理單位(如重量、體積或能量含量)分配環境負荷。這種方法適用於那些物理特性與環境影響直接相關的情況。當系統邊界擴展不可行時,應根據物理關係,如質量、能量或體積比例,進行分配。
· 物理分配的原理
物理分配的核心思想是,每個產品或副產品應承擔與其物理量成比例的共享過程的環境負擔。這種方法假設過程中的環境影響與產品的物理特性(如質量、體積或能量)成正比。
· 實施步驟
識別共享過程:確定生產過程中產生多個產品或副產品的階段。
選擇分配基礎:根據產品特性選擇合適的物理量作為分配基礎,常見的有重量、體積或能量含量。
收集數據:對於每個產品或副產品,收集相應的物理量數據。
計算分配比例:根據各產品的物理量數據,計算它們在共享過程環境負擔中所佔的比例。
分配環境負擔:按照計算出的比例,將共享過程的環境負擔分配給各個產品或副產品。
· 優點與限制
· 優點:
直觀且易於理解:物理分配基於明確的物理量,使得分配過程相對透明和容易理解。
客觀性:由於基於可量化的物理特性,這種方法減少了主觀判斷的影響。
· 限制:
A. 不一定反映實際環境影響:物理特性與環境影響之間不總是存在直接的比例關係,特別是當不同產品的環境影響因素差異較大時。
B. 適用性限制:對於某些過程或產品,可能難以找到一個合適的物理量作為分配基礎。
C. 物理分配是處理多產品系統中環境負擔分配的一種有效方法,特別是當產品的物理特性與其環境影響之間存在明確關聯時。然而,在選擇分配方法時,應詳細考慮產品特性和生產過程的具體情況,以確保分配結果能夠合理反映各產品的環境影響。
經濟分配:
如果物理分配不可行,則可以根據經濟價值進行分配,即按產品的經濟價值比例分配環境負擔。根據產品的經濟價值來分配環境負荷。當產品的物理特性與其環境影響無直接關聯時,這種方法尤其有用。
· 經濟分配的原理
經濟分配考慮到在某些情況下,產品的物理特性(如重量或體積)可能與其環境影響的貢獻不成比例。在這些情況下,產品的市場價值或經濟貢獻被視為一個更合適的分配基礎。
· 實施步驟
識別共享過程:確定生產過程中產生多個產品或副產品的階段。
評估經濟價值:對於每個產品或副產品,確定其在市場上的價值或經濟貢獻。
計算分配比例:根據各產品的經濟價值,計算它們在共享過程環境負擔中所佔的比例。
分配環境負擔:按照計算出的比例,將共享過程的環境負擔分配給各個產品或副產品。
· 優點與限制
· 優點:
反映經濟貢獻:在某些情況下,經濟分配能夠更準確地反映產品對共享資源和環境負擔的貢獻。
適用於物理特性不相關的情況:當產品的環境影響與其物理特性無直接關聯時,經濟分配提供了一種可行的替代方案。
· 限制:
市場價值波動:產品的經濟價值可能會隨市場條件變化而波動,這可能導致分配比例的不穩定。
忽略環境影響的物理基礎:經濟分配可能無法準確反映產品生產過程中的實際環境負擔。
計算複雜性:確定產品的市場價值可能比基於物理量的分配更為複雜,尤其是在多變化的市場條件下。
經濟分配是一種在特定情況下適用的分配方法,尤其當產品的環境影響與其市場價值更為相關時。然而,選擇這種分配方法時,應仔細考慮其潛在的限制和挑戰,並根據具體情況評估其適用性。
二、分配方法
分配方法應該選擇最能反映實際生產過程中資源和環境負擔分配的方式。這些方法包括:
直接分配法:基於直接量測或計算的物理或經濟流量進行分配。
替代方法:當直接量測不可行時,可使用替代產品或過程的數據進行分配。
分割單位過程:將多功能過程分割為單功能過程,以便分別計算每個過程的環境負擔。
三、標準和準則
除了ISO 14067:2018,還有其他標準和準則可用於指導產品碳足跡的計算和分配,包括:
ISO 14040:2006:
提供了生命周期評估原則和框架,包括目標和範圍定義、生命周期庫存分析(LCI)、生命周期影響評估(LCIA)以及結果的解釋。
ISO 14044:2006:
對生命周期評估的方法論進行了詳細規定,包括分配規則的具體應用指南。
產品類別規則(PCR) (國內):
確保產品碳足跡標籤一致性和可比較性的指南,在相同產品類別中結合PCR碳足跡標籤盤查計算的進階指南。
在進行產品碳足跡的計算和報告時,遵循ISO 14067:2018以及其他相關ISO標準是關鍵。這不僅有助於確保結果的可靠性和一致性,也促進了不同組織間的比較和溝通。
碳足跡資源「分配原則、分配方法」系統圖/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