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盤查;GHG Protocol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CBAM歐盟申報、碳足跡標籤及報告、ESG永續報告書/IFRS( S1、 S2) 、EcoVadis、TCFD報告書、CDP碳揭露問券計畫、碳權額度、碳抵換專案、國際倡議(RE100、SBTi)、低碳轉型顧問輔導
(How Can Companies Effectively Respond to CDP Disclosure Challenges? — A Full Analysis of the CDP Questionnaire Modules and Scoring System Based on the Latest Official Guidance)
CDP 問卷模組與評分制度全解析 原文下載(步臻低碳COPY RIGHT)
CDP 評分制度全解析 PPT.下載(步臻低碳COPY RIGHT)
(Chapter 1: Introduction to CDP and Global Disclosure Trends)
1.1 CDP 的起源與全球影響力 (CDP’s Origin and Global Influence)
CDP(原名 Carbon Disclosure Project,碳揭露計畫)成立於 2000 年,是一個全球非營利組織,致力於建構全球最具公信力的環境揭露平台。其宗旨是協助企業、城市與政府揭露其對氣候變遷、水資源與森林生態的影響,並藉由提升資訊透明度,推動轉型與永續行動。
CDP 最初由一群投資者主導發起,目的是希望藉由揭露企業碳風險資訊,以提升資本市場的投資決策品質。如今,CDP 已從最早僅聚焦碳揭露,發展為同時涵蓋水資源、森林議題的全球性揭露系統,並成為 TCFD 與 ISSB 等國際標準整合的重要平台之一。
截至 2023 年,有超過 23,000 家企業參與揭露,包括來自 135 個國家與地區的企業、城市與地區政府,與超過 740 家金融機構合作(其總資產超過 136 兆美元),建立了全球最大的環境數據庫,供投資者、政府、供應鏈與公民社會使用。 (表1. CDP 組織簡介與全球影響力)
表格1. CDP組織簡介與全球影響力/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
此外,CDP 也是RE100、SBTi、We Mean Business 等永續倡議的共同推動者,與 GRI、ISSB、UNGC 等揭露機構亦保持高度協調,使企業透過 CDP 的揭露,可同時對接多項 ESG 框架。
實務補充:CDP 已成為全球最具指標性的非財務揭露系統之一,台灣目前已有超過 840家以上(2023年) 家企業參與揭露,其中約 30 家為供應鏈要求回覆(如 Apple、Walmart 等)。
以下為CDP碳揭露角色及關鍵術語對照表(表2. CDP_全球倡議角色與術語對照表):
表格2.CDP全球倡議角色與術語對照表/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
1.2 國際接軌與整合趨勢:TCFD、ISSB、GRI (Global Alignment: TCFD, ISSB, GRI)
CDP 問卷架構與評分內容已逐步整合多項國際主流揭露架構,並作為企業應對國際永續規範的過渡工具與揭露平台。
1.2.1 與 TCFD 架構的整合
CDP 問卷自 2018 年起即全面對應 TCFD(Task Force on Climat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所提出的四大揭露主題架構,並將其內嵌於各模組設計中,作為全球企業建立氣候財務揭露邏輯的實作工具。這四大揭露主題包括:
Governance(治理):聚焦董事會與高階管理團隊對氣候議題的監督與參與程度,例如是否將氣候風險納入決策、是否訂有 ESG 績效獎酬機制等。
Strategy(策略):探討氣候變遷如何實質影響企業的營運與業務策略,包括氣候情境分析、市場需求變化與資本支出轉型等。
Risk Management(風險管理):說明企業如何辨識、評估與因應氣候變遷帶來的實體與轉型風險,並將其納入整體風險管理系統(如 ERM)。
Metrics and Targets(指標與目標):揭露用於追蹤氣候相關績效的關鍵指標(KPI),如 GHG 排放量、碳強度、能源使用比例等,並說明其對應的中長期減碳目標與追蹤方式。
CDP 問卷中的每個模組皆明確標註其對應 TCFD 架構之關聯欄位(Mapping),協助企業熟悉國際氣候財務語言,並可逐步建構銜接 ISSB / IFRS S2 氣候揭露標準的能力。此作法不僅降低企業在多重標準間的轉換成本,也為未來法遵整合鋪設資料基礎。
根據 ISSB 要求,企業將需揭露氣候風險對財務報表之實質影響。CDP 提供實作導引,使企業可從 TCFD 架構出發,逐步實踐氣候資訊內嵌於財報的轉型邏輯,具備重要過渡橋梁功能。
1.2.2 與 ISSB / IFRS S2 標準的整合
CDP(碳揭露計畫)於 2023 年底正式宣布成為 IFRS S2 的揭露支援平台之一,並於 2024 年起,其問卷內容全面對應國際永續準則委員會(ISSB)發布的氣候相關揭露標準(IFRS S2)。
企業透過填寫 CDP 問卷,即可同時滿足 IFRS S2 對氣候風險與機會揭露的要求,涵蓋以下關鍵領域:
財務影響評估:揭露氣候變遷對企業成本、利潤、現金流等財務指標的影響。
資本支出與營運支出(CAPEX/OPEX):說明因應氣候風險所需的資本與營運支出計畫。
氣候情境與敏感度分析:企業應進行氣候情境分析,以評估在不同氣候變化情境下的風險和機會,進行各該不同氣候情境下的風險評估,並分析企業對這些情境的敏感度;
A. 情境設定:根據國際標準(如IPCC情境),設定不同的溫升情境(如1.5°C、2°C、4°C)進行分析。
B. 影響評估:分析各情境下對企業營運、供應鏈、客戶需求等方面的影響。
C. 敏感度分析:評估關鍵變數(如碳價格、能源成本)變化對企業財務指標的影響程度。
這些分析有助於企業制定靈活的策略,提升對氣候風險的應對能力,並向投資者展示其氣候韌性。
CDP 平台作為 ISSB 準則的實作介面,協助企業逐步導入永續財務揭露能力,提升對氣候相關風險的識別、評估與管理能力。
1.2.3 與 GRI 準則的對應關係
CDP(碳揭露計畫)與 GRI(全球報告倡議組織)在永續報告領域各自扮演重要角色,兩者的揭露目的略有不同:
GRI:側重於企業對外部社會與環境的影響(影響本位),強調企業對利害關係人的責任與影響。
CDP:與 TCFD/ISSB 等標準一致,強調環境風險對企業財務的衝擊(財務本位),關注氣候變遷對企業營運與財務表現的影響。
儘管兩者的焦點不同,但在排放、水資源、能源、森林等主題上皆有重疊。企業可透過問卷對照表進行整合回應,避免重複作業,提高報告效率。
CDP有效整合相關永續揭露準則及要求(參酌圖 1. CDP、TCFD、IFRS S2、GRI整合關係簡圖)
圖 1. CDP、TCFD、IFRS S2、GRI整合關係簡圖/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彙整
此整合關係顯示,企業可透過 CDP 的揭露,同時滿足 TCFD、IFRS S2 與 GRI 等多項永續報告標準的要求。(參酌表3.關鍵術語中英對照表)
實務補充:許多台灣企業現階段透過 CDP 完成氣候揭露,同時滿足 ISO 14064、GRI 302/305、SBTi 要求,成為整合多平台資訊的核心工具。
表格3.關鍵術語中英對照表/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彙整
1.3 CDP 對企業的影響與利害關係人期待 (Stakeholder Expectations and Business Value)
CDP 不僅是揭露工具,更成為國際 ESG 投資、供應鏈管理、評級機構、政府監管與企業內部轉型的參考依據,廣泛影響以下四大類別利害關係人:
投資者與金融機構(Investors and Financial Institutions):
全球數百家投資機構使用 CDP 資料來進行 ESG 整合分析,強化資產配置與風險控制。
評估企業氣候風險暴露程度、減碳策略可行性與轉型能力,成為「氣候財務價值鏈」評估起點。
供應鏈管理者(Supply Chain Leaders):
超過 280 家 CDP 供應鏈成員(如 Apple、Walmart、Unilever、Microsoft)已將 CDP 揭露列為供應商選用或續約標準之一。
要求供應商提交碳盤查、風險應對與減量承諾,有助推動上游排放資料可得性與一致性。
政府與監管機構(Governments and Regulators):
歐盟 CSRD、美國 SEC 草案、新加坡 ESG Code 均逐步引用 TCFD/CDP 架構,作為法定氣候資訊揭露基礎。
台灣金管會亦要求上市櫃公司依照 TCFD 或 ISSB 框架進行揭露,CDP 成為企業提前布局的重要練兵平台。
企業自身與內部治理機制(Companies Themselves):
CDP 可作為企業內部的風險辨識與目標追蹤系統,整合排放盤查、策略擬定、治理報告與外部溝通用途。
對於年度 ESG 報告、SBTi 申請、RE100 承諾、綠色融資申請,皆提供數據與邏輯基礎。
實務建議:
· 初次參與企業可先回覆氣候變遷模組(Climate Change Module)之核心題組(如治理、排放、風險)。
· 已揭露者應密切追蹤每年問卷更新與評分權重調整(例如 Scope 3、查證、情境分析等),提早規劃填報與資料盤整計畫。
關鍵術語對照:
ESG Integration(ESG 整合)
Supply Chain Disclosure(供應鏈揭露)
Climate Transition Risk(氣候轉型風險)
Regulatory Preparedness(法遵準備度)
Internal Climate Governance(企業氣候治理)
CDP影響企業四大類別利害關係人/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彙整
CDP氣候揭露探討國際永續採購/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彙整
1.4 全球架構整合趨勢:CDP 與 IFRS S2 對接
CDP(碳揭露項目)自 2018 年起即採用 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架構設計問卷,自 2024 年開始更正式與 ISSB(國際永續準則委員會)發布的 IFRS S2《氣候相關揭露準則》進行全面整合。此一整合涵蓋揭露主題、格式邏輯、資料欄位與揭露頻率,使 CDP 問卷成為 IFRS S2 實務應用的主要平台之一。
根據 CDP 於 2025 年公布之《CDP 2025 Corporate Disclosure Questionnaire》,其中 Module 7:氣候議題與企業策略整合(Integration of Climate-related Issues into Business Strategy) 被視為對應 IFRS S2 最關鍵模組,內容涵蓋:
辨識氣候風險與機會(對應 IFRS S2 §21–23)
財務影響揭露(對應 IFRS S2 §24–28)
氣候轉型計畫與目標(對應 IFRS S2 §29–33)
以下表格整理 CDP Module 7 與 IFRS S2 對應關係:
此外,CDP 亦於《Scoring Methodology – Key Changes for 2025》中指出,Module 7 將為 2025 年評分比重最高模組之一。問卷評分邏輯已納入 IFRS S2 中「現醫財務影響」、「治理流程」、「轉型行動成效」等要素。
從實務應用角度而言,若企業能在 Module 7 中清楚揭露其風險機制、財務衝擊評估、氣候行動計畫與長期目標,已基本對應 IFRS S2 對揭露的完整要求。
1️.氣候風險與機會辨識(§21–23)/IFRS S2 準則中的第21條至第23條內容
主要目的:
說明企業如何系統性識別氣候變遷帶來的潛在風險(risks)與機會(opportunities),並解釋這些項目對企業營運、供應鏈、財務狀況的可能影響。
重點內容:
風險分為:
物理風險(如極端氣候、洪水、乾旱等)
轉型風險(政策法規、技術變革、市場與聲譽風險)
機會包含:
綠色市場開發、技術創新、能源效率提升
要說明每一項風險與機會的:
顯著性(materiality)
時間範圍(短、中、長期)
涉及的營運區域或價值鏈位置
2️.財務影響與經濟重要性分析(§24–28)
主要目的:
揭露氣候風險與機會對企業財務報表項目可能造成的影響,包括營收、成本、資本支出、資產損失、保險費用等。
重點內容:
分析氣候相關變數(如碳價、能源成本、溫度升高)如何具體影響:
營業收入
成本結構(如碳費、原料價格上升)
固定資產/無形資產減損風險
應揭露是否已發生財務影響,以及量化預估未來可能影響
若使用情境模擬(Scenario Analysis),應說明假設條件與敏感性分析
3️.氣候轉型策略與衡量指標(§29–33)
主要目的:
說明企業為因應上述風險與機會,所採取的策略、目標、計畫與衡量指標。
重點內容:
是否制定氣候轉型計畫(Climate transition plan)
包含脫碳路徑、研發方向、採購與投資政策調整
是否設定可衡量的目標(如淨零目標、SBTi認證)
是否設有內部監督與績效追蹤機制
說明目前採用哪些指標(metrics)與KPI追蹤策略落實情況
補充說明:CDP Module 7 正是以上三項揭露主題的具體實作問卷,若企業完整回覆 Module 7 所列問題,將涵蓋 IFRS S2 條文 §21–33 的所有揭露要求。
資料來源:
CDP, "CDP 2025 Corporate Disclosure Questionnaire", April 2025
CDP, "Scoring Methodology – Key Changes for 2025", April 2025
IFRS Foundation, "IFRS S2 Climate-related Disclosures", 2023
表格4-1.中大型企業主題模組/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彙整
(Chapter 2: CDP Questionnaire Structure and Participation Overview)
2.1 問卷模組分類與架構總覽 (Module Structure Overview)
CDP 問卷根據不同的揭露主題(climate, water, forests)與受邀身分(受投資者要求、供應鏈要求或自主揭露)分為不同模組(Modules),使企業能有系統地回覆與自身業務相關的環境影響。
每一模組又細分為治理(Governance)、風險與機會(Risks and Opportunities)、目標與指標(Targets & Metrics)、排放資訊(GHG Emissions)等核心子題,進一步展現企業管理能力與資訊透明度。
CDP 問卷模組分類如下:
Modules 1–13:標準企業模組(Standard Corporate Modules)
適用於一般上市公司、中大型企業與高排放產業。
涵蓋氣候治理、排放資訊、目標管理、能源使用、水資源、森林、供應鏈參與等完整結構。(參酌表格4.中大型企業主題模組)
Modules 14–21:中小企業模組(SME Modules)
為資源有限的中小企業量身設計,內容簡化且聚焦於基本排放、目標、風險與能源使用。(請參酌表格5.中小企業主題模組)
可作為中小企業參與 ESG 揭露之起點,並銜接未來升級為標準模組之過渡階段。
Sector-Specific Add-Ons(產業別延伸模組)
如金融業(FI Module)、電力、建築、水泥、交通運輸等特定產業可能需回覆附加模組。(請參酌表格6.特定產業延伸主題模組)
有些模組具備「雙重問卷路徑」,依企業規模與排放特性動態調整問題深度。
CDP 提供「模組導引工具」協助企業在填報前確認應回覆之模組清單,建議企業正式填報前先於 ORS 系統完成模組確認。
實務補充:
台灣多數企業主要回覆 Modules 1–13 為主,若屬 OEM、ODM 或零組件供應商常見參與 SME 模組。
金融業則多由母公司統一回覆 FI 模組,子公司或投資標的如未列入邊界,得以不重複填報。
關鍵術語對照:
Modules(模組)
SME:Small and Medium Enterprise(中小企業)
Sector-specific:產業別模組
Add-on Questions:延伸問題模組
ORS:Online Response System(線上回覆系統)
表格4.中大型企業主題模組/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彙整
表格5.中小企業主題模組/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彙整
表格6特定產業延伸主題模組/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彙整
模組數量總結
一般企業模組:13 個(Modules 1–13)
中小企業模組:8 個(Modules 14–21)
產業延伸模組:依企業所屬產業,可能增加 1–3 個模組(視產業別不同)
因此,特定產業的企業可能需填報超過 20 個模組。
2.2 各模組功能簡介 (Functions of Each Module)
CDP 問卷中的模組可視為揭露邏輯的骨架,每一模組皆由一系列具體子題組成,反映企業在治理、策略、管理與績效追蹤的完整揭露能力。以下為核心功能模組簡介(請參酌表格7.問卷模組功能摘要表):
治理(Governance)
揭露董事會、管理階層是否參與氣候議題決策。
是否設有永續小組、ESG 委員會或高階管理人員負責氣候議題。
是否將氣候績效納入獎酬制度。
ü 填寫建議:提供會議紀錄、職責分配、KPI 獎酬範例。
風險與機會(Risks & Opportunities)
辨識短期、中期、長期氣候風險(實體/轉型)及其財務影響。
評估氣候變遷下的新市場、新技術或客戶需求等正向機會。
是否有定期更新風險盤點機制與量化財務暴露。
ü 填寫建議:列出風險類型(如碳費、極端氣候)、影響敘述、已啟動之應對策略。
目標與績效(Targets & Metrics)
是否有明確減碳目標(短/中/長期),是否對應 SBTi、RE100 等承諾。
是否有年度進度追蹤與目標更新機制。
是否追蹤強度指標(如碳強度 tCO₂e/百萬營收)與絕對值。
ü 填寫建議:提供目標設定依據、基準年、量化邏輯與驗證證明。
排放(Emissions)
揭露企業排放量(Scope 1 直接排放、Scope 2 間接電力、Scope 3 供應鏈與外部活動)。
是否使用 GHG Protocol、ISO 14064、或其他標準方法。
是否揭露活動數據(Activity Data)、排放因子(EF)與邊界設定。
填寫建議:建議先回覆 Scope 1+2,逐步建立 Scope 3 類別盤查。
表格7.問卷模組功能摘要表/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
實務補充:
評分時 CDP 特別關注資料來源、計算方法是否透明,與內部治理決策機制是否相連。
各模組間具邏輯關聯:如治理若缺位,則風險管理與目標設定難以進入高階等級。
風險間存在邏輯關聯,治理模組若不完整,會與目標模組評分。
評分會特別關注資料來源、透明度與治理關聯性。
建議從範疇1+2開始,逐步擴展至範疇3。
關鍵術語對照:
Climate Governance(氣候治理)
Physical Risk / Transition Risk(實體風險/轉型風險)
Emissions Boundary(排放邊界)
KPI: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關鍵績效指標)
Intensity Metrics(排放強度指標)
2.3 CDP 線上填報系統 ORS 操作導覽 (CDP ORS Platform Introduction)
企業須登入 CDP 的 ORS(Online Response System)系統進行問卷填報與提交。該平台為雲端式作業介面,具備多重使用者協作功能,並支援資料整合、權限控管與歷程追蹤(參酌表格8. ORS線上系統操作步驟順序)。
核心功能如下:
問卷指派與回覆管理(Assignments)
可由主責窗口依模組或問題指派不同部門或人員填寫。
每筆填答紀錄將標示修改者與更新時間,便於追蹤與稽核。
多部門協作與權限設定
系統可設置角色權限(如 Viewer、Editor、Approver),確保回覆權責一致。
提供內部審閱流程設定,支援草稿階段與最終提交階段區分。
儲存進度與版本控制(Version Management)
所有回覆皆自動儲存,可回溯前次內容。
管理者可查看歷史版本並恢復先前狀態,確保資料不遺失。
第三方顧問協同審閱(Review Mode)
可授權顧問公司共用帳號登入,協助草稿撰寫與審核。
顧問使用 Review Mode 可提供建議與標註,避免誤改正式答案。
ü 操作建議:企業可於填報初期就建立「ORS 問卷填報工作小組」,並安排平台操作訓練以加速協作效率。
補充術語對照:
ORS:Online Response System(線上回覆系統)
Assignments:任務指派
Review Mode:審閱模式
Version History:版本歷程
Role-Based Access Control(RBAC):角色權限管控
2.3.1 SME 問卷組織與填報判斷邏輯
為協助中小企業(SMEs)有效參與 CDP 揭露,CDP 自 2024 年起推出專屬的 SME 問卷模組,涵蓋 Modules 14 至 21,內容簡化且更貼近 SME 的實際營運情況。
SME 問卷適用條件
企業可根據以下自我判別條件,判斷是否適用 SME 問卷:
年營收:低於 2.5 億美元(或等值歐元)
員工人數:少於 500 人
揭露要求來源:僅來自 CDP 供應鏈成員(Supply Chain Member)、銀行計畫成員(Banks Program Member)、私募市場成員(Private Markets Member)或 RE100 計畫
若企業同時收到資本市場簽署方(Capital Market Signatory)的揭露請求,則需填寫完整的企業問卷。
SME 問卷模組結構
SME 問卷包含以下模組:
Module 14:組織基本資料與邊界
Module 15:風險與機會辨識流程
Module 16:重大風險與機會揭露
Module 17:治理與高層責任
Module 18:策略、轉型計畫與價值鏈參與
Module 19:溫室氣體盤查邊界與排放數據(S1–S3)
Module 20:目標設定與減量行動
Module 21:簽署與確認
這些模組設計簡潔,無部門特定問題,適合資源有限的 SME 填報。
問卷開啟邏輯與權限類型(Authority Type)
在 SME 問卷中,每個問題都標註了「Tags」,其中「Authority Type」指明哪些揭露請求者會看到該問題:
Supply Chain:僅供應鏈成員要求的企業可見
All requesters:所有揭露請求者均可見
這種設計確保企業僅需回應與其揭露請求相關的問題,減少不必要的填報負擔。
ORS線上系統操作步驟順序/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
中小企業(SME)問卷邏輯與模組結構總表/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
2.4 如何參與 CDP 與會員制度 (How to Participate in CDP and Membership Overview)
2.4.1參與管道與申請方式(Participation Channels & Registration)
有關參與CDP碳揭露計畫的揭露對象型態(請參酌表格9. CDP參與方式與會員制度摘要表)。
受邀企業(Requested Entities):CDP 每年根據投資人聯署名單(Investor Signatories)與供應鏈主導企業(Supply Chain Members)名單寄出正式邀請,受邀企業將收到問卷邀請函與登入碼,進入 ORS 系統完成填報。
自主揭露企業(Voluntary Participants):未受邀之企業可至 CDP 官網註冊帳號,自行選擇揭露模組並於平台填報。特別適用於尚未被投資人要求、但有 ESG 展示需求或目標評級的企業。
CDP 會員企業(Members):企業可依其揭露需求與支持層級,透過申請成為 CDP Standard、Silver 或 Gold 等級會員,享有填報專屬資源、技術說明文件、快速支援通道等。
2.4.2揭露型態分類(Disclosure Types)
Voluntary Disclosure:企業自主揭露,通常為 ESG 領先企業或永續主動策略者。
Self-Selected Disclosure:企業選擇揭露模組範圍與問卷內容(適用未受邀但有部分資料意願揭露者)。
Request-Based Disclosure:企業因投資人或品牌客戶要求揭露,通常具明確的評分與資料用途壓力。
2.4.3參與角色與企業義務(Roles and Responsibilities)
一般揭露企業(Disclosers):受邀後登入 ORS 平台回覆問卷,並須完成基本項目填報。
供應鏈揭露企業(Supply Chain Disclosers):特別針對 CDP SC 模組回覆,常需提交額外績效資料給客戶端審查。
CDP 會員企業(CDP Members):
分為 Gold / Silver / Standard 等級
享有專屬顧問支援、揭露工具、資料視覺化資源與策略建議文件
2.4.4會員制度與費用(Membership and Fees)
會員等級依企業規模、需求與揭露類型而定,每年約介於 1,000–10,000 英鎊不等。
2025 年起,自主揭露企業若未受邀請,也需支付申請費(約 £850 起)。(參表格10.CDP費用簡要表)
特定等級會員可優先獲得評分摘要、審查建議、快速導入指引與專屬培訓。
ü 實務建議:建議企業於填報前主動聯繫 CDP、顧問公司或供應鏈主導企業確認自身揭露類型,以避免問卷資格錯誤或作業延遲。
補充術語對照:
Voluntary Disclosure:自願揭露
Request-Based Disclosure:應邀揭露
Self-Selected:自行選擇模組
Membership Tiers:會員等級(Gold/Silver/Standard)
Supply Chain Member:供應鏈主導企業(如 Apple, Walmart 等)
表格9. CDP參與方式與會員制度摘要表/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彙整
表格10.CDP費用簡要表/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彙整
(Chapter 3: Detailed Explanation of Key Modules)
3.1 Modules 1–6:治理、風險、目標、績效 (Governance, Risk, Targets, Performance)
Module 1:治理(Governance)
本模組旨在瞭解企業在氣候議題的治理架構與決策機制。內容涵蓋:
董事會是否監督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Board oversight)
高階管理階層是否負責氣候相關策略與目標?(Management responsibility)
氣候議題是否納入企業風險管理與獎酬機制?(Incentives & oversight)
重點提示: 若企業能證明董事會定期討論氣候議題,並與 ESG 績效掛鉤獎酬制度,評分將可提升至 Management 或 Leadership 等級。
Module 2:風險與機會識別(Risk and Opportunity Identification)
此模組聚焦於企業如何識別、評估並管理氣候變遷帶來的實體與轉型風險。
是否識別與分類短期、中期與長期風險?
是否考量極端天候事件與法規變遷?
機會是否來自產品轉型、低碳市場等?
常見錯誤: 僅描述氣候對營運的「影響」而非具體識別風險事件。
Module 3:風險管理流程(Risk Management Process)
是否將氣候風險納入 ERM(整合式風險管理)?
風險評估是否包含風險嚴重性、發生機率、財務影響?
是否建立內部通報與應變流程?
實務案例:步臻顧問協助客戶導入「三階段風險矩陣」以明確量化風險對財務報表的衝擊。
Module 4:氣候變遷與業務策略(Climate-related Business Strategy)
此模組檢視企業是否將氣候風險納入營運策略與財務規劃:
是否進行氣候情境分析(如 1.5°C 與 2°C 路徑)?
是否將氣候變遷納入策略規劃(如產品開發、資本支出)?
是否揭露業務彈性與轉型準備?
建議做法:採用 SBTi 或 IEA 情境,揭露財務穩健性假設可提升評分。
Module 5:目標設定與策略目標(Targets)
是否設有明確的碳排放目標?(涵蓋範疇 1、2、3)
是否採用科學基礎目標(SBTi)?
是否揭露進度與績效追蹤方式?
提醒: 單純揭露溫室氣體減量百分比(如「每年減少 2%」)不足,需對應基準年、類別、追蹤機制。
Module 6:績效指標(Emissions Metrics)
是否揭露絕對排放量與強度指標?
是否採用 GHG Protocol 或 ISO 14064 標準?
是否區分營運單位、產品線或國別別的排放表現?
進階揭露建議: 同步揭露碳強度(tCO₂e/百萬營收)、再生能源使用比例等指標。
3.2 Module 7:商業策略與氣候整合 (Business Strategy and Climate Integration)
本模組是近年新增的重點模組,主要評估企業是否已將氣候相關議題實質融入其核心營運與長期商業策略中,並非僅止於風險揭露或 ESG 合規,而是針對「企業策略層級」的整合程度進行檢視。
問題設計邏輯:
是否將氣候變遷議題納入核心企業策略?(Strategy integration)
是否因氣候趨勢而重新評估商業模式或價值主張?
是否針對營運模式、投資方向或產品策略進行調整?
是否已將氣候轉型作為企業競爭優勢來源之一?
提示重點:此模組評分將依據企業是否說明具體「因應氣候轉型」而調整營運模式或價值鏈的證據,單純揭露氣候風險將無法取得高分。
可納入資料類型:
企業轉型計畫(如去碳化技術採用、低碳供應鏈轉換)
經營團隊年度策略會議記錄摘要
投資人簡報中針對氣候策略的宣示與行動計畫
ESG 與財務報表間的整合描述(如 CAPEX 分配調整)
實務建議:
· 步臻顧問實務經驗中,協助製造業客戶將低碳產品開發列為五年技術佈局主軸,並將產品碳足跡納入銷售策略,能有效取得 Module 7 的高分回饋。
· 建議企業將「氣候策略如何驅動資源配置與決策」具體說明,強調氣候議題與營收、品牌、研發方向間的關聯性。
3.3 Modules 8–13:排放、能源、水、森林與供應鏈 (Emissions, Energy, Water, Forests, Supply Chain)
本區段模組屬於環境面向的揭露重點,涵蓋企業運作對環境資源的依賴與影響,並與 GHG Protocol、RE100、SBTi、WRI 等國際計算與承諾框架對應密切。
Module 8:溫室氣體排放(GHG Emissions)
揭露企業範疇一(Scope 1)、範疇二(Scope 2)與範疇三(Scope 3)排放數據。
是否依據 GHG Protocol 或 ISO 14064:2018 進行盤查?
是否分別揭露直接排放與間接排放?
是否明確說明活動資料(Activity Data)與排放因子(Emission Factor)的來源?
是否進行查證(Verification)?
技巧提示:須標示每一項排放來源的計算方法與數據來源,並揭露組織與營運邊界選擇邏輯。
Module 9:能源使用(Energy)
揭露企業所消耗的能源總量、類型、來源與再生能源使用狀況。
是否計算一次能源與二次能源?(Primary vs. Secondary Energy)
是否加入自發性綠電(如自建太陽能)與購電協議(PPA)資訊?
是否符合 RE100 框架的定義?
進階建議:可同步揭露能源密集度(energy intensity)與改善措施。
Module 10:水資源管理(Water Security)
揭露企業的取水、耗水、回收與風險管理策略。
是否進行水足跡評估(Water Footprint)?
是否在高水壓地區運營並評估風險?
是否設定減量目標並落實治理措施?
常見缺漏:未區分營運用水與製程用水,或無地理性區域資料支持。
Module 11:森林議題(Forests)
適用於涉及林地資源開發、棕櫚油、大豆、木材、牛肉等供應鏈的企業。
是否揭露供應來源國別與供應商資料?
是否推動無毀林政策(Zero Deforestation)?
是否取得相關國際認證(如 FSC、RSPO)?
提示:無直接涉入森林原料者可註明不適用(N/A),以利得分邏輯判斷。
Module 12:供應鏈參與(Supply Chain Engagement)
是否針對供應商進行碳盤查、能資源盤點或揭露要求?
是否有供應商評分機制?
是否將氣候績效納入採購決策?
顧問經驗:步臻顧問曾協助客戶建立「供應商減碳問卷系統」,作為回覆此模組的資料依據並提升評分。
Module 13:其他環境議題(Biodiversity and Waste)
是否評估企業活動對生物多樣性(Biodiversity)的影響?
是否揭露廢棄物總量、類別與處理方式?
是否有零廢棄(Zero Waste)或循環經濟(Circular Economy)政策?
實務建議:即使非高排放產業,亦應揭露基本廢棄物管理措施與回收實績,以顯示環境責任意識。
3.4 Modules 14–21:中小企業專屬問卷(SME Modules)
此部分模組為專為中小企業(SMEs)設計的問卷架構,目的是協助資源有限的企業以精簡版本揭露核心氣候資訊,同時仍保有透明性與問責標準。
模組內容主要涵蓋:
Module 14:公司基本資訊(Company Information)
公司營業規模、產業分類、地理位置等
是否有實質減碳承諾與責任部門
Module 15:溫室氣體排放(GHG Emissions)
聚焦範疇一與二(Scope 1 & 2)排放揭露
強調資料來源(直接量測 vs 帳單估算)與方法說明
可選填範疇三(Scope 3)基本資料
Module 16:氣候風險與機會(Risks and Opportunities)
是否評估氣候變遷可能對營運帶來的挑戰與新商機
是否曾受氣候事件影響(如淹水、極端氣溫)
Module 17:排放目標與改善行動(Emissions Reduction Targets & Actions)
是否設立碳減量目標
是否採取節能、採購綠電、設施汰換等具體作法
Module 18:能源使用與再生能源(Energy Use & Renewables)
能源來源分類(電力、燃氣、柴油等)
是否有使用再生能源,如自建太陽能、購買綠電證書等
Module 19:產品與供應鏈揭露(Products & Supply Chain)
主要產品或服務的碳影響(定性描述或簡化計算)
是否關注供應鏈碳排放,或與供應商合作進行揭露
Module 20:公司治理與永續管理(Governance)
是否有永續相關的職務、內部負責人或團隊
ESG 是否納入決策討論或定期報告流程
Module 21:核查與查證(Verification)
是否有內部或第三方查核 GHG 數據
是否有導入資料一致性管理流程(Data quality control)
步臻實務經驗補充:
· 本模組特別適用於首次參與 CDP 的中小企業客戶。
· 建議將現行環保作為、能源帳單紀錄、採購或設施升級計畫簡要整理,即可有效對應問卷架構。
3.5依其業務活動決定三大主題模組
據 CDP碳揭露計畫2025 年的最新指引,企業在填報問卷時,需依據其業務活動的環境影響程度,決定是否揭露以下主題模組(表格11.各主要模組順序級適用對象總覽表):
1. 氣候變遷(Climate Change)
揭露義務:所有企業皆需填報,無論是否受到邀請。
內容涵蓋:治理、風險與機會、排放數據、目標與績效等。
評分影響:此模組的填報結果將影響企業的 CDP 評分。
2.水安全(Water Security)
揭露義務:僅當企業符合以下條件之一時,需填報:
被投資人或供應鏈成員要求揭露。
根據 CDP 活動分類系統(CDP-ACS),企業的業務活動對水資源有顯著影響。
內容涵蓋:水資源管理、風險與機會、目標與績效等。
評分影響:填報結果將影響企業的 CDP 評分。
3.森林(Forests)
A. 揭露義務:僅當企業符合以下條件之一時,需填報:
1. 被投資人或供應鏈成員要求揭露。
2. 根據 CDP 活動分類系統(CDP-ACS),企業的業務活動對森林資源有顯著影響。
B. 內容涵蓋:森林資源管理、風險與機會、目標與績效等。
C. 評分影響:填報結果將影響企業的 CDP 評分。
補充說明
CDP 活動分類系統(CDP-ACS):此系統用於評估企業的業務活動對環境主題(如水資源、森林)的影響程度,以決定其揭露義務。
自願揭露(Self-Selected Disclosure):即使企業未被要求揭露水安全或森林模組,仍可選擇自願填報,以展示其在永續發展方面的承諾。
表格11.各主要模組順序級適用對象總覽表/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氣候小組研究
3.6 模組 13:財務影響與氣候轉型
模組 13 是 CDP 問卷中關於氣候變遷對企業財務影響及氣候轉型計畫的核心模組,涵蓋以下三大主題:
1️.氣候風險與機會辨識(§21–23)
企業需說明如何識別氣候變遷帶來的潛在風險(如極端氣候、碳排政策變化)與機會(如綠色市場、技術創新),並解釋這些項目對企業營運、供應鏈、財務狀況的可能影響。
2️.財務影響與經濟重要性分析(§24–28)
揭露氣候風險與機會對企業財務報表項目可能造成的影響,包括營收、成本、資本支出、資產損失、保險費用等。企業應分析氣候相關變數如何具體影響營業收入、成本結構、資產減損風險等,並揭露是否已發生財務影響,以及量化預估未來可能影響。
3️.氣候轉型策略與衡量指標(§29–33)
說明企業為因應上述風險與機會,所採取的策略、目標、計畫與衡量指標。包括是否制定氣候轉型計畫、設定可衡量的目標、設有內部監督與績效追蹤機制,以及目前採用哪些指標與 KPI 追蹤策略落實情況。
CDP_Module13_財務影響與氣候轉型對應表/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
3.7 SME 專區模組解析(Modules 14–21)
為協助中小企業(SMEs)有效參與環境資訊揭露,CDP自2024年起推出專屬的 SME問卷模組,涵蓋 Modules 14至21。這些模組設計簡潔,無部門特定問題,適合資源有限的 SME 填報。
SME 問卷適用條件
企業可根據以下自我判別條件,判斷是否適用 SME 問卷:
年營收:低於 2.5 億美元(或等值歐元)
員工人數少於 500 人
揭露要求來源:僅來自 CDP 供應鏈成員(Supply Chain Member)、銀行計畫成員(Banks Program Member)、私募市場成員(Private Markets Member)或 RE100 計畫
PS.這三項條件需同時具備,企業才能被認定為 SME,並有資格填寫 CDP 的 SME 問卷。
PS.若企業同時收到資本市場簽署方(Capital Market Signatory)的揭露請求,則需填寫完整的企業問卷。
建議企業在填寫問卷前,仔細評估自身是否符合上述條件,並選擇適合的問卷版本,以確保揭露的準確性與完整性。
模組解析
以下為 Modules 14–21 的簡要說明:
Module 14:組織基礎資料
收集企業基本資訊,包括組織邊界、營運地區、產業分類等。
Module 15:風險/機會辨識與檢討流程
說明企業如何識別與評估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流程與方法。
Module 16:重大風險與機會揭露
揭露企業已識別的重大氣候風險與機會,以及其潛在影響。
Module 17:環境治理責任
說明企業在氣候治理方面的責任分配與組織架構。
Module 18:策略與總體轉型計畫
描述企業為應對氣候變遷所制定的策略與轉型計畫。
Modules 19–20:GHG 範疇、S1/S2/S3 排放、目標與減量行動
報告企業的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範疇 1、2、3),以及設定的減排目標與行動計畫。
Module 21:簽署和確認
由企業高層確認問卷內容的準確性與完整性。
問卷開啟邏輯與權限類型(Authority Type)
在SME問卷中,每個問題都標註了「Tags」,其中「Authority Type」指明哪些揭露請求者會看到該問題:
Supply Chain:僅供應鏈成員要求的企業可見
All requesters:所有揭露請求者均可見
這種設計確保企業僅需回應與其揭露請求相關的問題,減少不必要的填報負擔。
CDP_SME_Modules_14_21_解析表/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
(Chapter 4: CDP Scoring System and Methodology)
CDP 評分制度設計的目的是辨識企業在氣候治理成熟度的不同階段。其架構採取四級邏輯進程(Scoring Levels),並以「回覆深度」與「資料品質」為核心評分依據:
四大核心評分階段(The Four Scoring Levels)
Disclosure(揭露):
判斷企業是否有回覆該問題。
是否提供具體數據(如排放量、目標數值、活動資料)。
是否補充解釋、附件、來源。
ü 代表企業已開始資訊整理與內部數據盤點。
Awareness(認知):
判斷企業是否理解該議題的潛在風險與機會。
是否能辨識影響營運與財務績效的潛在氣候因子(如碳稅、極端天氣)。
ü 顯示企業正建立風險與機會的初步認知。
Management(管理):
判斷企業是否已有正式制度、政策或目標處理該議題。
是否有持續追蹤的機制(如 KPI、資本支出追蹤、年度減碳目標等)。
ü 反映企業已開始主動管理氣候影響並制度化。
Leadership(領導):
判斷企業是否展現同業領先作為,如:科學基礎減碳目標(SBTi)、查證(第三方驗證)、影響供應鏈等。
是否有策略性創新行動或前瞻治理架構。
ü 須具備資料查證、影響擴散力與治理整合度。
評分結果等級(Grading Scale)以分數評量高低後賦予等級(參表格12.評分等級說明表)
表格12.評分等級說明表/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
實際評級不僅取決於分數,還受是否符合模組回覆完整性與關鍵問題(如查證、Scope 3)影響。
評分機制補充說明
非所有問題均計分,如部份背景性問題僅作資料統計。
每題皆有對應評分邏輯表(Scoring Methodology),並依企業回覆選項對應特定得分區間。
評分優先順序為模組主體 > 回覆品質 > 補充說明與附件支撐度。
ü 建議:企業可在填報前下載對應模組的「Scoring Guidance」,並以自我評估表對照每題對應分級條件。
4.1 評分分級與邏輯(D → C → B → A)(Scoring Levels and Progression Logic)
表格13.評分等級與邏輯分析/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
備註:部分問題採加權平均計分,部分為有無題(Yes/No with justification),不同模組評分機制略有差異。
4.2 各模組評分重點解析 (Module-Specific Scoring Criteria)
CDP 的各個模組雖整體構成總分,但其在評分體系中的權重會依據企業所屬產業、揭露模組版本與參與類型(供應鏈 vs 投資人要求)而略有差異。然整體來看,氣候核心模組為達成 A 級之必要條件。
核心評分模組及其重要性:
ü 特別注意:Scope 3 排放(含 Category 1, 4, 9, 11)若未揭露,企業將無法獲得 A 級。
供應鏈模組的回覆品質將影響大型買主(如 Walmart、Apple)對供應商的 ESG 評估分數與續約條件。
表格14.核心評分模組重要性摘要表/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
評分機制補充說明
非所有問題均計分,如部份背景性問題僅作資料統計。
每題皆有對應評分邏輯表(Scoring Methodology),並依企業回覆選項對應特定得分區間。
評分優先順序為模組主體 > 回覆品質 > 補充說明與附件支撐度。
ü 建議:企業可在填報前下載對應模組的「Scoring Guidance」,並以自我評估表對照每題對應分級條件。
4.3 SME 評分查核模型與分數標準
CDP為協助中小企業(SMEs)有效參與環境資訊揭露,設計了簡化的評分模型,專注於 Modules 15至20,並僅評估 Disclosure(揭露)與 Awareness(認知)兩個層級,未涵蓋 Management(管理)與 Leadership(領導)層級。
評分範圍與模組
SME 問卷的評分範圍涵蓋以下模組:
Module 15:風險與機會辨識流程
Module 16:重大風險與機會揭露
Module 17:治理與高層責任
Module 18:策略、轉型計畫與價值鏈參與
Module 19:溫室氣體盤查邊界與排放數據(範疇 1、2、3)
Module 20:目標設定與減量行動
Module 14(組織基本資料)與 Module 21(簽署與確認)不納入評分範圍。
評分層級與標準
CDP 的 SME 評分模型僅評估以下兩個層級:
Disclosure(揭露)
評估企業是否提供了所要求的資訊。
例如,是否填寫了溫室氣體排放數據、是否描述了風險辨識流程等。
Awareness(認知)
評估企業對所揭露資訊的理解程度。
例如,是否解釋了風險對企業的潛在影響、是否分析了減排目標的可行性等。
每個問題的得分取決於回答的完整性與深度。未提供資訊或回答不完整的,將無法獲得相應分數。
評分方法與計算
CDP 採用比例計分法,根據企業在每個問題中提供的資訊比例進行評分。例如,若某問題有 4 個子問題,企業僅完整回答了其中 2 個,則該問題的得分為滿分的一半。
此外,CDP 也會考慮回答的質量。例如,對於風險辨識流程的描述,若企業僅提供了簡單的流程名稱,可能僅獲得部分分數;若詳細描述了流程步驟、參與部門、頻率等,則可獲得更高分數。
評分建議與注意事項
完整性:確保每個問題的所有子問題均有回答,避免因遺漏而失分。
具體性:提供具體的數據與案例,避免僅給出泛泛的描述。
一致性:確保不同問題之間的回答一致,避免出現矛盾資訊。
準確性:提供準確的數據與資訊,避免因錯誤資訊而被扣分。
4.4 2025年評分新制與關鍵變動
CDP 2025 年的評分制度在保持穩定的基礎上,針對企業的環境資訊揭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下為主要變動與企業應對建議:
1️.Scope 3 排放揭露的重要性提升
CDP強調企業需全面揭露範疇三(Scope 3)排放,涵蓋供應鏈上下游的間接排放。未揭露或揭露不完整的企業,可能在評分中受到扣分。
應對建議:
建立完整的供應鏈碳排放資料庫,涵蓋所有關鍵供應商。
採用數位工具進行碳排放數據的收集與分析,提高數據準確性。
與供應商合作,推動其進行碳排放盤查與減排措施。
2️.檢證狀態的要求提高
CDP 要求企業對其溫室氣體排放數據進行第三方驗證,特別是範疇一(Scope 1)和範疇二(Scope 2)的排放數據。未經驗證的數據將影響企業的評分。
應對建議:
聘請具備資格的第三方機構對碳排放數據進行驗證。
建立內部審核機制,確保數據的準確性與一致性。
定期更新碳排放數據,保持資訊的時效性。
3️.財務影響揭露的要求加強
CDP 要求企業揭露氣候變遷對其財務狀況的影響,包括營收、成本、資產價值等方面。企業需進行風險評估,並提供相關的財務數據與分析。
應對建議:
建立氣候風險評估模型,量化氣候變遷對財務的影響。
將氣候風險納入企業的財務報告與決策過程。
與財務部門合作,確保氣候相關資訊的整合與揭露。
4️.氣候轉型計畫成為評分重點
CDP 鼓勵企業制定明確的氣候轉型計畫,設定減排目標,並描述實施路徑與時間表。缺乏轉型計畫的企業,可能在評分中處於劣勢。
應對建議:
制定符合科學基礎的減排目標,並獲得相關認證。
描述實施轉型計畫的具體措施,包括技術升級、能源轉型等。
建立監測與評估機制,追蹤轉型計畫的進展與成效。
4.5 常見扣分原因與錯誤範例 (Common Pitfalls and Disclosure Mistakes)
即使企業有投入揭露作業,許多評分落後者仍因填報品質不佳或關鍵問題遺漏而失分。本節整理常見扣分原因與改善建議如下:(參表格15.常見錯誤案例描述表)
表格15.常見錯誤案例描述表/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彙整
ü 評審重視說明文字的完整性與資料可追溯性,尤其在 Governance、Emissions、Risks 三大模組中。
ü 填報錯誤常因部門分工不清與資料負責權限不明,建議先建立清晰的內部問卷分工機制。
非所有問題均計分,如部份背景性問題僅作資料統計。
每題皆有對應評分邏輯表(Scoring Methodology),並依企業回覆選項對應特定得分區間。
評分優先順序為模組主體 > 回覆品質 > 補充說明與附件支撐度。
ü 建議:企業可在填報前下載對應模組的「Scoring Guidance」,並以自我評估表對照每題對應分級條件。
4.6 實務建議:如何從 D 提升至 B / A 等級?(Practical Tips for Score Improvement)
根據步臻低碳顧問輔導經驗與CDP評分機制邏輯,若企業希望從 D 級逐步邁向 B / A 級,可從下列五大策略著手:
從治理模組開始,建立決策支持結構(Governance First):
設立氣候治理委員會或跨部門工作小組,納入董事會或高階管理層參與。
將 ESG 或氣候績效目標納入績效考核與內部獎酬制度。
強化排放資料邏輯與查證品質(Emission Accuracy & Verification):
明確揭露 Scope 1、2 來源、排放因子與計算方法。
至少進行內部查核或部分第三方查證(如 ISO 14064-3、TAF)。
設定量化目標並對應國際承諾(Set Science-Based Targets):
採用 SBTi、RE100、Net Zero 項目架構建立具體減量目標。
明確揭露基準年、目標值、達成進度與追蹤機制。
擴展供應鏈管理與資料鏈結(Influence the Value Chain):
設計供應商 ESG 問卷、查核制度或合作平台。
逐步蒐集 Category 1、4、9 的 Scope 3 基礎資料,納入回覆範圍。
導入顧問資源與CDP工具平台(Leverage Advisory and Technology):
尋求第三方顧問(如步臻低碳策略)進行預評估與模擬評分。
活用ORS填報導覽、模組對應圖與 Scoring Guidance 工具。
ü 建議企業將填報任務正式列入年度 ESG 計畫或風險管理 KPI,從制度面納管,以利提升填報品質與組織記憶。
4.7評分方法學的應用與實務建議
CDP評比等級從A~F等級請參閱表
CDP 的評分方法學不僅提供了企業在環境治理方面的現況評估,也為企業指引了提升環境績效的路徑。透過評分方法學,企業可以:
識(鑑)別改進領域:評分結果揭示了企業在揭露、認知、管理和領導力各層級的表現,幫助企業了解在哪些方面需要加強。
制定提升策略:根據評分方法學中的具體指標,企業可以制定針對性的策略,如加強氣候風險評估、設立科學碳目標(SBTi)、提升供應鏈的環境管理等。
增強透明度與信任:完整且透明的資訊揭露有助於建立投資者和其他利害關係人的信任,提升企業的市場競爭力。
建議企業在填報 CDP 問卷前,詳細閱讀相關的評分方法學文件,並參考CDP提供的指引和最佳實踐案例,以確保回覆內容的完整性和準確性。此外,企業應持續關注CDP評分標準的更新,確保其環境治理策略與國際標準保持一致。
以下是 CDP(碳揭露計畫)2024 年評分等級(A 至 F)的詳細標準,根據最新的評分方法學整理而成,適用於氣候變遷、森林與水資源等主題(請參酌表格16.CDP評分等級對照表)。
表格16.CDP評分等級對照表/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
CDP(2025)評級標準詳細說明表/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
注意事項
企業需逐步通過每個評分階段,並滿足特定的「必要條件」才能晉升至下一等級。
使用簡化版問卷(Minimum version)的企業最高可獲得 A- 評分,無法進入 A 級。
CDP 每年會更新評分方法學,建議企業定期查閱最新的評分標準與指引。
(Chapter 5: Preparation Process and Strategic Planning)
CDP 回覆非一日工事,成功揭露仰賴跨部門合作、資料盤點與管理機制整合。本章節根據步臻顧問實務輔導經驗,協助企業建構年度填報時程與系統化準備流程。
5.1 初始資料盤點與內部協作建立 (Initial Readiness and Cross-Team Collaboration)
指派負責單位與窗口:
建議由永續發展部、ESG 委員會秘書處、財會部門或企業社會責任負責人擔任主責窗口,統籌問卷規劃、任務分配與外部聯繫。
建立跨部門小組(Working Group):
建議成員涵蓋環安衛部門(EHS)、工程維運、採購、法務、品牌與行銷、風控、資本規劃與 IT 等部門。
可建立共用平台(如 Teams、Google Drive)進行資料彙整與審核紀錄留存。
盤點過往揭露與評分紀錄:
整理前一年 CDP 回覆版本與評分報告(Score Report)。
標記扣分項與建議欄位,轉為當年度改善對策與專案任務。
確認是否導入顧問輔導:
對首次參與企業、跨國供應鏈壓力大或須同步回應 TCFD/ISSB 者,建議委外顧問公司協助進行問卷導讀、資料整理與模擬評分。
顧問亦可協助與 CDP 官方聯繫、審查資料格式與對標同業範例。
ü 實務提醒:盤點階段建議同步建立「問題-資料-來源-負責人」對應清單,後續填報流程將大幅提速。
5.2 回覆專案規劃與時程建議 (Response Timeline and Project Planning)
為確保 CDP 問卷能如期、高品質地完成填報,建議企業依下列階段制定年度專案時程,結合內部協作與顧問支援進行推進,實際進程控管請參酌表格17.CDP回覆問卷時程表:
表格17.CDP回覆問卷時程表/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
ü 備註:部分企業若為首次揭露,建議將整體作業時程拉長至 5–6 個月,避免壓縮審核與優化空間。
實務建議:可於專案初期設置「進度看板」與每月檢核里程碑,結合 ESG/財務例會追蹤進度。
5.3 盤查方法、排放因子與數據品質 (Calculation Methods, Emission Factors, Data
成功回覆 CDP 問卷需依據標準方法完成數據計算與佐證,並確保資料來源具備一致性與可追溯性。以下為建議的準備資料面向與關鍵計算元素:
組織與營運邊界設定(Boundary Setting):
說明排放計算適用之組織邊界(如營運控制、財務控制、合資比例等)
確認報告涵蓋範圍是否與年度財報一致
排放數據計算與表格(GHG Emission Tables):
根據 GHG Protocol 計算 Scope 1(直接排放)、Scope 2(間接電力)與 Scope 3(供應鏈與價值鏈)
建議使用 Excel 表彙整各站點排放來源、活動數據與對應排放因子
其他環境與營運相關資料:
能源用量(燃料、電力、自發性再生能源)
用水量與回收再利用率
資本支出(CAPEX)、營運支出(OPEX)、與氣候相關風險事件紀錄(如淹水、限電)
氣候轉型(碳費、ETS營運負擔、碳權資產等)
治理與減碳行動佐證資料:
氣候治理架構文件、風險控管流程圖、減碳策略報告、執行進度追蹤紀錄
可搭配內部簡報、會議紀錄或董事會議題納入記錄證明其整合程度
供應鏈碳盤查工具與問卷資料:
若參與供應鏈模組(Supply Chain Module),建議提前彙整供應商之 ESG 問卷結果或 GHG 資料
可結合 EEIO 工具、供應商碳足跡報告或自行設計範本(如步臻顧問版本)
ü 主要術語釋例對照:
Activity Data:活動數據(如使用量、里程、燃料消耗)
Emission Factor:排放因子(如 CO₂e / 公升)
Operational vs. Financial Control:營運控制與財務控制邊界選擇依據
5.4 步臻低碳策略實務案例分享 (Case Studies from Buzhen Low Carbon Strategy)
先補強高權重模組資料品質(如 Governance、Emissions、Risks)
建立可追溯的佐證資料夾結構(搭配 ORS 輔助系統操作)
以評分系統反推答案精度需求(將問卷每題評級條件列為 KPI)
預先練習 ORS 填報系統,避免最後階段出錯
視需要委託顧問進行預評分審查與交叉比對(Benchmark 同產業資料)
(Chapter 6: Future Trends and Strategic Integration)
6.1 CDP 問卷演進與潛在趨勢 (CDP Evolution and Upcoming Changes)
問卷與 IFRS S2(ISSB)趨勢全面接軌:CDP 已正式宣布成為 IFRS S2 實施支援平台之一,預期未來問卷將強化以下內容:
氣候風險的財務影響量化揭露(如營收衝擊、資本支出調整)
氣候情境模擬與敏感度分析
管理者績效連結與董事會監督明確化
雙重重大性(Double Materiality)導入:問卷設計逐步納入歐盟 CSRD 精神,不僅評估氣候對企業的影響(財務本位),也關注企業對環境社會的衝擊(影響本位)。
Scope 3 類別別揭露與查證強化:預期 Category 1、4、9、11 等關鍵上中下游項目將由「可選題」逐步轉為「評分必要項」,並要求揭露資料來源、計算邏輯與查證方式。
非碳議題模組擴展:自然資本與生物多樣性:
2024 年起,CDP 已納入森林與水資源外,開始試行「自然相關揭露」(如 TNFD 對應模組)
生物多樣性風險、土地使用衝擊、地區性水風險識別將列入評分模組考量
ü 預期未來三年內,CDP 將不再僅為氣候揭露問卷,而是轉型為跨領域永續治理整合平
6.2 與 ISSB 接軌與揭露整合分析 (Integration with ISSB/IFRS S1 & S2)
CDP 成為 IFRS S2 問卷揭露平台:2024 年起,CDP 正式成為 ISSB(國際永續準則委員會)制定的 IFRS S2 氣候揭露標準的實施工具之一。企業透過填寫 CDP 問卷,可同步滿足 IFRS S2 對氣候資訊揭露的合規要求。
CDP 問卷內容對應 IFRS 架構強化:ISSB 著重氣候相關財務資訊的可比性與一致性,CDP 問卷未來將持續加強以下面向的揭露:
資本支出(CAPEX)與氣候減碳策略間的關聯說明
財務影響的量化評估,如氣候風險導致稅率變動、成本上升、保險費增加等
氣候資訊與企業法定文件(如財報、年報)間的一致性與整合性
ISSB 強調風險財務化與資訊整合:CDP 透過模組化設計,將 TCFD 架構與 IFRS S2 要求轉化為具體填報項目,為企業提供逐步實作路徑。
ü 專業建議:台灣企業若已導入 TCFD 或即將配合金管會推行的 ISSB 框架,可優先將 CDP 作為標準化揭露資料之出口,兼顧金融市場溝通與法遵應對。
問卷與 IFRS S2(ISSB)趨勢全面接軌:CDP 已正式宣布成為 IFRS S2 實施支援平台之一,預期未來問卷將強化以下內容:
氣候風險的財務影響量化揭露(如營收衝擊、資本支出調整)
氣候情境模擬與敏感度分析
管理者績效連結與董事會監督明確化
雙重重大性(Double Materiality)導入:問卷設計逐步納入歐盟 CSRD 精神,不僅評估氣候對企業的影響(財務本位),也關注企業對環境社會的衝擊(影響本位)。
Scope 3 類別別揭露與查證強化:預期 Category 1、4、9、11 等關鍵上中下游項目將由「可選題」逐步轉為「評分必要項」,並要求揭露資料來源、計算邏輯與查證方式。
非碳議題模組擴展:自然資本與生物多樣性:
2024 年起,CDP 已納入森林與水資源外,開始試行「自然相關揭露」(如 TNFD 對應模組)
生物多樣性風險、土地使用衝擊、地區性水風險識別將列入評分模組考量
ü 預期未來三年內,CDP 將不再僅為氣候揭露問卷,而是轉型為跨領域永續治理整合平台。
6.3 台灣企業的因應建議與永續競爭力強化 (Taiwan Companies’ Strategy and Competitiveness)
由 ESG 資訊揭露升級為企業治理架構一部分:
建議企業將氣候策略正式納入董事會、監察人或高階管理階層的定期討論議題。
設置專責單位負責年度揭露、查證資料整備與跨平台報告對應(如 CDP、ISSB、GRI)。
導入標準化資料與追蹤制度:
建立內部 GHG、能源、氣候風險與目標資料庫,將各模組資料模組化、電子化管理。
確保資料可支援多平台揭露與評分需求(例如 CDP 問卷 + IFRS S2 財務整合報告)。
跨部門協同與供應鏈合作強化:
推動供應鏈碳揭露與減碳教育,發送 ESG 問卷、執行稽核與資料盤點。
將主要供應商納入目標設定與查證機制,強化 Scope 3 實體掌握能力。
運用外部資源提升揭露成熟度:
善用專業顧問公司(如步臻低碳策略)進行資料稽核、CDP 模擬評分與產業對標分析。
以第三方技術輔助工具建構問卷填報計畫與版本管理系統,提升應對 CDP 更新的彈性與效率。
ü 實務建議:企業應及早將 CDP 納入永續治理策略整體藍圖,透過「揭露力」轉化為企業競爭力。
CDP 成為 IFRS S2 問卷揭露平台:2024 年起,CDP 正式成為 ISSB(國際永續準則委員會)制定的 IFRS S2 氣候揭露標準的實施工具之一。企業透過填寫 CDP 問卷,可同步滿足 IFRS S2 對氣候資訊揭露的合規要求。
CDP 問卷內容對應 IFRS 架構強化:ISSB 著重氣候相關財務資訊的可比性與一致性,CDP 問卷未來將持續加強以下面向的揭露:
資本支出(CAPEX)與氣候減碳策略間的關聯說明
財務影響的量化評估,如氣候風險導致稅率變動、成本上升、保險費增加等
氣候資訊與企業法定文件(如財報、年報)間的一致性與整合性
ISSB 強調風險財務化與資訊整合:CDP 透過模組化設計,將 TCFD 架構與 IFRS S2 要求轉化為具體填報項目,為企業提供逐步實作路徑。
ü 專業建議:台灣企業若已導入 TCFD 或即將配合金管會推行的 ISSB 框架,可優先將 CDP 作為標準化揭露資料之出口,兼顧金融市場溝通與法遵應對。
問卷與 IFRS S2(ISSB)趨勢全面接軌:CDP 已正式宣布成為 IFRS S2 實施支援平台之一,預期未來問卷將強化以下內容:
氣候風險的財務影響量化揭露(如營收衝擊、資本支出調整)
氣候情境模擬與敏感度分析
管理者績效連結與董事會監督明確化
雙重重大性(Double Materiality)導入:問卷設計逐步納入歐盟 CSRD 精神,不僅評估氣候對企業的影響(財務本位),也關注企業對環境社會的衝擊(影響本位)。
Scope 3 類別別揭露與查證強化:預期 Category 1、4、9、11 等關鍵上中下游項目將由「可選題」逐步轉為「評分必要項」,並要求揭露資料來源、計算邏輯與查證方式。
非碳議題模組擴展:自然資本與生物多樣性:
2024 年起,CDP 已納入森林與水資源外,開始試行「自然相關揭露」(如 TNFD 對應模組)
生物多樣性風險、土地使用衝擊、地區性水風險識別將列入評分模組考量
預期未來三年內,CDP 將不再僅為氣候揭露問卷,而是轉型為跨領域永續治理整合平台。
CDP 回覆非一日工事,成功揭露仰賴跨部門合作、資料盤點與管理機制整合。本章節根據步臻顧問實務輔導經驗,協助企業建構年度填報時程與系統化準備流程。
6.4 SME問卷是否涵蓋森林、水資源與生物多樣性揭露?
根據 CDP 的官方說明,SME 問卷主要聚焦於氣候變遷相關議題,涵蓋 Modules 14至21,內容包括組織基本資料、風險與機會辨識、治理結構、策略與轉型計畫、溫室氣體排放數據、目標設定與減量行動,以及簽署確認等。
至於森林、水資源與生物多樣性等議題,CDP的SME問卷並未包含相關問題。這些主題主要出現在完整的企業問卷中,且是否需要揭露取決於以下因素:
揭露要求來源:若企業收到來自 CDP 資本市場簽署方、供應鏈成員、銀行計畫成員或私募市場成員的揭露請求,可能需要填寫完整的企業問卷,進而涵蓋森林、水資源與生物多樣性等議題。
產業影響分類:CDP 依據企業的活動分類系統(CDP-ACS),判斷其業務活動對森林和水資源的影響程度,進而決定是否要求揭露相關資訊。
自我評估:企業在問卷設定中若表示已識別出與森林或水資源相關的重大議題,則可能需要揭露相關資訊。
自願揭露:即使未被要求,企業也可以選擇自願揭露森林、水資源或生物多樣性等議題的相關資訊。
需要注意的是,這些條件主要適用於完整的企業問卷,SME 問卷則不包含相關問題。
建議
對於中小企業而言,若僅收到來自供應鏈成員、銀行計畫成員、私募市場成員或 RE100 計畫的揭露請求,且符合 SME 問卷的適用條件(年營收低於 2.5 億美元,員工人數少於500人),則可選擇填寫 SME 問卷,無需揭露森林、水資源與生物多樣性等議題。
然而,若企業希望主動揭露這些議題,或收到來自資本市場簽署方的揭露請求,則需填寫完整的企業問卷,並根據相關要求提供相應資訊。
建議企業在填寫問卷前,仔細評估自身的揭露要求來源與業務活動,選擇適合的問卷版本,以確保揭露的準確性與完整性。
附錄A-1:Module 13 擴充說明——生物多樣性、土地使用與廢棄物管理補強解說Biodiversity, Land Use, and Waste Management
Module 13 補強說明:其他環境議題(Biodiversity, Land Use, Waste Management)
Module 13 涵蓋範圍雖歸類為「其他環境議題」,但其重要性日益提升,未來預期在評分中將佔據更高比重。下列為 CDP 問卷中對生物多樣性、土地使用、廢棄物管理等面向的常見題項與填報建議:
生物多樣性影響(Biodiversity Impact)
問卷會詢問企業是否識別自身營運對生物多樣性的實際或潛在負面影響。
建議填報內容包括:營運地點是否靠近保護區、是否干擾生態棲地、是否使用稀有資源等。
範例:營運據點鄰近濕地保護區,已設立雨水回收系統降低排放。
土地使用與土地轉換(Land Use & Conversion)
聚焦於企業開發行為是否造成自然棲地消失、碳匯流失、土壤破壞等。
建議企業填報「過去五年是否涉及土地用途轉變」、「是否採用低影響開發原則」。
範例:近三年未新增擴建計畫,土地開發均經過環評核准與原棲地補償計畫。
廢棄物管理與資源循環(Waste Management)
問卷將問及廢棄物產生總量、處理方式、再利用比例等。
建議填報者分為「有害與一般廢棄物」、「內部再利用與外部回收」加以分類。
範例:2024 年共產生廢棄物 120 噸,其中 70% 經由合格回收商資源化處理。
與 TNFD、生物多樣性趨勢的整合建議:
預期未來 CDP 將進一步結合 TNFD(自然相關財務揭露工作小組)架構,導入自然資產風險與影響揭露邏輯。
建議企業優先盤點營運活動與土地/生態之關聯,逐步納入自然資產揭露框架。
建議首次揭露企業於 Module 13 採簡化方式回覆,聚焦已知風險與正在進行的資源管理措施,避免過度空泛填答。
附錄A-2. 中英文關鍵術語對照表 (Glossary: Chinese-English Terms)
附錄B.-1 各模組快速導覽摘要表 (Module Summary Reference Sheets)
附錄C. 評分制度簡表與對照
附錄D. 問卷模組邏輯流程圖與繳交時程總覽 (Questionnaire Logic and Timeline Flowcharts)
CDP 問卷設計具邏輯性與模組結構連貫性,建議企業於啟動階段繪製邏輯流程圖,對應以下三類邏輯主軸:
邏輯路徑流程設計(Question Flow):
每個模組皆依照回答前題條件(例如 Q0.1 組織特性)啟動下一段問題(邏輯跳題設計)
若未勾選特定範疇,後續模組自動略過(如未選擇水議題,則 Water Module 不出現)
填報邏輯建議流程圖:
Step 1:完成 Q0.1~Q0.5 基本資訊與組織邊界設定(含子公司、據點、營運邊界)
Step 2:先完成 Governance 與 GHG 排放模組(Scope 1, 2, 3)
Step 3:進入目標設定(Targets)、風險與機會(Risks & Opportunities)與績效指標模組
Step 4:依據產業別進行水資源、森林、供應鏈等加值模組揭露
問卷填報順序:
Q0 問卷基本資料(含組織邊界、子公司、營運據點)
Governance 模組(董事會治理與責任)
GHG 排放模組(Scope 1/2/3 資料與計算方法)
目標設定模組(Targets)(減量目標、SBTi、RE100)
風險與機會模組(氣候風險分類、財務影響)
加值模組:依企業特性選填下列一或多項:
水資源模組(Water)
森林模組(Forests)
供應鏈模組(Supply Chain)
繳交時程總覽圖(Timeline Summary):
📅 4 月:問卷正式上線與說明會
📅 5~7 月:資料準備與模組草稿撰寫
📅 8 月:顧問/高階管理團隊審核與交叉查驗
📅 9 月:上線 ORS 系統完成正式提交
📅 10~11 月:進行回顧、優化與內部報告規劃
附錄D. 問卷模組邏輯流程圖與繳交時程總覽
ü 附錄E. 最新會員制度與申請說明(2025 官網資料摘要)(CDP Membership Reference)
n CDP 會員類型:分為 Standard、Silver、Gold 三種等級,提供不同層次的技術支援、回覆指導與資訊回饋。
n 申請方式:企業可透過 CDP 官網提出會員申請,選擇參與類型(投資者揭露、供應鏈揭露、自主揭露)。
n 會員福利摘要:
u 優先取得技術說明文件與填報輔助範本
u 專屬顧問支援與疑難排解服務(特定等級)
u 可參與 CDP 提供之訓練與國際倡議互動平台
n 費用結構:依據公司規模與參與範圍而異,2025 年部分自主揭露者需繳交處理費(如 850 英鎊起)。
n 供應鏈成員角色:如 Apple、Walmart 等大型採購商已為 CDP Supply Chain Members,可要求其供應商加入揭露程序,並提供定期績效反饋。
ü 附錄F:CDP 問卷填報前自我檢核清單(Pre-Disclosure Self-Assessment Checklist)
以下為企業在正式填報 CDP 問卷前,建議進行的內部自我評估指標,共計十項,協助評估資料成熟度與組織準備程度:
附錄 I:資料來源與版本說明(Reference Notes and Source Attribution)
1. CDP 問卷與報告指引(2025 年版)
CDP. "Questionnaire and Reporting Guidance 2025." CDP, 2025, https://www.cdp.net/en/disclose/question-bank.Our Question Bank+3CDP: Turning Transparency to Action+3CDP: Turning Transparency to Action+3
2. CDP 評分方法學(2024 年版)
CDP. "Scoring Guidance for Companies." CDP Help Center, 2024, https://help.cdp.net/en-us/knowledgebase/article/KA-01083.CDP 幫助中心+1CDP 幫助中心+1
3. CDP 氣候變遷問卷(2023 年版)
CDP. "Climate Change Questionnaire 2023." CDP Guidance, 2023, https://guidance.cdp.net/en/guidance?cid=46&ctype=theme&idtype=ThemeID&incchild=1µsite=0&otype=Questionnaire&tags=TAG-13071%2CTAG-605%2CTAG-599.
4. CDP 氣候變遷評分方法學(2023 年版)
CDP. "Climate Change Scoring Methodology 2023." CDP Guidance, 2023, https://guidance.cdp.net/en/guidance?cid=46&ctype=theme&idtype=ThemeID&incchild=1µsite=0&otype=ScoringMethodology&page=1&tags=TAG-605%2CTAG-13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