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盤查;GHG Protocol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CBAM歐盟申報、碳足跡標籤及報告、ESG永續報告書/IFRS( S1、 S2) 、EcoVadis、TCFD報告書、CDP碳揭露問券計畫、碳權額度、碳抵換專案、國際倡議(RE100、SBTi)、低碳轉型顧問輔導
在 ESG 永續報告書 中,組織溫室氣體盤查、產品型碳足跡盤查、氣候相關揭露(TCFD 或 IFRS S1/S2 標準)、企業內部碳定價、碳費及碳稅、碳權額度或自願性減量計劃 Verra 以及 SBTi 等資訊具有關鍵地位與重要作用,對企業的氣候風險管理、永續策略及淨零碳排目標的達成至關重要。以下是這些資訊在 ESG 永續報告書中的具體地位及作用:
1. 組織溫室氣體盤查
地位: 組織層級的溫室氣體盤查是 ESG 報告中的核心部分,揭露企業的碳排放情況,涵蓋範疇 1、範疇 2 和範疇 3(Scope 1, Scope 2, Scope 3)。
作用: 這項盤查為企業提供準確的碳排放基線,幫助其識別排放熱點,制定減排策略,並作為參與碳市場和制定內部碳定價的重要依據。
2. 產品型碳足跡盤查
地位: 產品型碳足跡盤查反映企業產品從設計到使用及最終處置的碳排放情況,通常與企業的供應鏈管理緊密相關。
作用: 該盤查幫助企業減少產品的碳排放,提升市場競爭力,並降低因碳稅或碳費帶來的成本壓力。
3. 氣候相關揭露(TCFD 或 IFRS S1/S2 標準)
地位: 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作組)或 IFRS S1/S2 的揭露標準是 ESG 報告中的重點,要求企業揭露氣候變遷對其財務及經營的影響。
作用: 這些揭露提高了企業的透明度,幫助利益相關者了解企業如何管理氣候風險、應對氣候變遷帶來的挑戰,並展示其未來發展戰略。
4. 企業內部碳定價
地位: 企業內部碳定價是企業在 ESG 報告中展示其碳管理能力和財務風險管理的工具。
作用: 通過內部碳定價,企業將碳成本納入決策流程,促進減排技術的投資,並推動整體營運策略向低碳轉型。
5. 碳費及碳稅
地位: ESG 報告揭露碳稅或碳費對企業財務影響的部分,有助於投資者了解企業如何應對全球碳定價政策。
作用: 隨著越來越多的國家實施碳稅政策,企業需揭露其應對這些政策的策略及行動,並展示其減少碳稅負擔的努力。
6. 碳權額度或自願性減量計劃 Verra
地位: 碳權額度管理或參與 Verra 認證的自願減量計劃是企業在 ESG 報告中展示其碳市場參與和減排行動的關鍵內容。
作用: 這些計劃幫助企業達成減排或碳中和目標,通過參與全球碳市場,企業可以有效管理其剩餘碳排放,並獲得潛在的經濟利益。
7. SBTi(科學基礎減排目標倡議)
地位: SBTi 是企業設定減排目標的重要指標,企業參與 SBTi 並承諾根據氣候科學設定減排目標,這是 ESG 報告中透明揭露減排承諾的關鍵部分。
作用: 企業通過 SBTi 設定的目標確保其減排路徑符合《巴黎協定》下的 1.5°C 溫控目標,這不僅能增強企業的環境聲譽,也能吸引更多重視可持續發展的投資者和客戶。
在 ESG 永續報告書 中,這些元素,包括 SBTi,共同構成了企業在應對氣候風險、管理碳排放、提高透明度及達成淨零目標的關鍵支柱。它們有助於企業制定科學的減排目標,提升能源效率,並促進企業在碳市場中的參與,確保其減排行動符合全球氣候變遷目標,並且滿足投資者、消費者及其他利益相關者的期待。
ESG永續報告(Governance Role and Importance)/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彙編
在 ESG 報告中,社會面元素不僅涉及企業內部員工、社區及利益相關者的管理,還對企業的永續發展、社會責任履行及風險管理有重要作用與地位。以下是這些社會面元素在 ESG 報告中的具體作用與地位:
1. 員工健康與安全
地位: 員工健康與安全是企業社會責任的核心組成部分,反映企業對員工福祉的關注與承諾。
作用: 確保安全的工作環境有助於提高員工的生產力,減少工傷事故,並促進企業的穩定運營。此外,這也有助於降低法律風險和保險成本。
2. 勞工權益
地位: 勞工權益是企業在全球化過程中保持合規及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指標。
作用: 確保員工的基本權利能促進企業內部的穩定性與員工滿意度,並避免罷工及勞資糾紛,進而提升企業聲譽。
3. 社區參與
地位: 社區參與是企業與當地利益相關者建立良好關係的重要途徑。
作用: 通過參與社區活動和投資,企業能提升品牌聲譽,並促進當地經濟和社會發展,增強企業在社會中的影響力。
4. 消費者保護
地位: 產品與服務質量的透明度和誠信經營是維護企業與消費者關係的基石。
作用: 保護消費者權益不僅有助於維護品牌聲譽,還能提升消費者對企業的信任,促進客戶忠誠度,並防範法律訴訟風險。
5. 多元化與包容性
地位: 多元化和包容性是企業創新及長期競爭力的重要因素,體現企業對社會公平的承諾。
作用: 創造多元化的工作環境能提高員工滿意度,激發創新,並使企業能更好地應對多樣化市場需求。
6. 員工發展與培訓
地位: 員工培訓與發展是企業可持續增長的動力來源,關係到人才保留與企業競爭力。
作用: 提供技能培訓能增強員工的工作能力,提升企業內部晉升的可能性,並降低人才流失率,保持企業在快速變化的市場中具有競爭力。
7. 薪酬與福利
地位: 公平合理的薪酬與福利體系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重要因素,體現企業對員工的承諾。
作用: 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和福利可以提高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增強員工的歸屬感,進一步提升生產效率。
8. 員工滿意度
地位: 員工滿意度是企業文化和管理質量的反映,關係到企業內部的穩定性。
作用: 高員工滿意度能減少員工流失,提升工作效率,並增強企業在外部市場中的吸引力。
9. 社會影響力
地位: 企業的社會影響力是衡量其對社會正面貢獻的重要指標,體現其社會責任的範圍與深度。
作用: 增強企業的社會影響力不僅能提升企業的公眾形象,還能吸引更多的社會投資,並推動企業與社會共同發展。
10. 社會企業責任計劃
地位: 社會企業責任計劃是企業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具體行動,體現企業的永續發展戰略。
作用: 通過這些計劃,企業能實現更高層次的社會價值,與各利益相關者建立更密切的聯繫,並推動長期的社會與環境效益。
11. 勞動力多樣性
地位: 勞動力多樣性是企業全球化發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代表企業的包容性與國際化能力。
作用: 推動勞動力多樣性有助於提高企業的創新能力,擴大人才池,並增強在國際市場中的競爭力。
12. 公平僱傭實踐
地位: 公平僱傭實踐是企業合規與倫理標準的體現,關係到企業在市場中的合法性與聲譽。
作用: 公平僱傭能防止歧視,創造平等機會,提升企業的道德形象,並減少法律風險。
13. 人權保障
地位: 人權保障是企業全球業務中的基本義務,尤其是跨國企業在供應鏈管理中的重要議題。
作用: 保護人權有助於企業避免聲譽風險,並確保其在全球市場中的合法運營,增加投資者和消費者的信任。
14. 供應鏈管理
地位: 供應鏈管理不僅是企業內部控制的一部分,也是其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環節。
作用: 通過改善供應鏈中的社會責任管理,企業能確保其整個價值鏈的合規性和可持續性,並減少潛在的風險和成本。
15. 社會投資
地位: 社會投資是企業對社會長期承諾的具體表現,代表其社會責任和永續發展目標。
作用: 通過社會投資,企業能夠提升品牌形象,促進社會發展,並獲得更廣泛的社會認可與支持。
在 ESG 報告中,社會面元素展示了企業如何負責任地對待其員工、消費者、社區和供應鏈,這不僅反映了企業的社會價值觀,還能強化與外部利益相關者的關係,並提升其在市場中的競爭力與聲譽。這些揭露內容能增強投資者對企業的信心,確保企業在全球市場中的長期穩定發展。
ESG永續報告(Social Role and Importance)/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彙編
在 ESG 永續報告書 中,公司治理(Governance)是核心支柱之一,與環境(E)和社會(S)內容共同構成 ESG 報告書的框架與架構。公司治理的揭露對於企業整體永續發展具有關鍵作用,確保企業的管理機制符合透明、負責任和可持續發展的標準。以下是公司治理在 ESG 永續報告書框架中的地位及作用:
一、ESG 永續報告書框架中的公司治理地位
治理是 ESG 框架的核心支柱:
地位: 公司治理是 ESG 三大核心支柱之一,與環境和社會議題相輔相成。治理的揭露是企業如何管理其永續發展戰略的指導框架,直接影響其在環境和社會議題上的表現。
框架: 在 ESG 報告書中,公司治理部分通常包括董事會結構、風險管理機制、內部控制、道德行為守則、股東權益保護等方面,這些都是企業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的基礎。
與環境和社會議題的聯動:
地位: 公司治理與企業在環境與社會責任方面的表現緊密相連。良好的治理機制能確保企業在應對氣候風險、實施減排策略及滿足社會責任要求時,有效地將這些行動納入企業決策和執行過程中。
框架: 公司治理框架能確保董事會與管理層能夠監管環境與社會議題的進展,並通過設立專責委員會來促進氣候相關揭露(如 TCFD 或 IFRS S1/S2)和內部碳定價機制的有效落實。
二、公司治理在 ESG 永續報告書中的作用
企業透明度與信任的保障:
作用: 企業的治理結構決定了其如何處理風險、保障透明度並促進負責任的業務行為。這在 ESG 報告書中尤為重要,因為投資者及利益相關者依賴這些揭露來評估企業的長期穩健性和風險管理能力。
具體內容:
a.董事會責任:企業應揭露董事會在監督永續策略中的角色,包括如何管理氣候風險、指導企業內部碳定價的設立、以及促進合規和誠信管理。
b.管理層透明度:明確管理層如何將 ESG 目標(如溫室氣體減排、產品碳足跡及參與碳市場)融入業務運營,確保管理層對永續目標的承諾與績效披露。
c.利益相關者的參與:企業治理體系應揭露如何確保股東、員工、客戶等利益相關者能參與並了解公司如何應對 ESG 挑戰。
風險管理與合規性監督:
作用: 公司治理對風險管理和合規性至關重要,特別是在應對氣候風險、碳費及碳稅、內部碳定價和碳交易系統等複雜議題時。企業需通過治理架構來監管這些問題,並將其納入整體風險管理框架中。
具體內容:
a.風險管理架構:應明確揭露如何將氣候風險納入企業的風險管理體系,尤其是對碳排放、氣候變遷相關財務影響的風險預測及應對策略。
b.內控機制與合規:治理機制確保企業在參與全球碳市場、遵守環保法規及報告準則時的合規性,並及時調整策略以適應新的政策要求。
董事會在氣候相關揭露中的角色:
作用: 公司治理機制確保企業能夠有效地遵循氣候相關揭露標準(如 TCFD 或 IFRS S1/S2),並將此納入董事會議程中,進而促進全面且準確的氣候揭露。
具體內容:
a.揭露架構:應揭露董事會如何監督與審查企業的氣候相關披露,確保公司在溫室氣體盤查、碳稅影響、內部碳定價及自願減量措施中的透明度和準確性。
b.策略制定:公司治理結構下的董事會應負責確保企業在應對氣候風險時,制定具有前瞻性及可持續性的策略,這包括參與碳市場和利用 Verra 認證等自願減排計畫。
企業永續發展的長期策略:
作用: 公司治理的核心目標是確保企業制定並執行長期的可持續發展戰略,這不僅涵蓋短期內的環境與社會議題,還包括企業如何在未來持續改善 ESG 表現。
具體內容:
a.長期策略發展:企業治理機制應促進企業制定包括減碳路徑、內部碳定價及氣候風險管理的長期可持續發展計畫,這些計畫需定期評估並進行調整。
b.監督與績效評估:治理框架應揭露董事會如何監控 ESG 目標的進展,並評估企業在永續發展戰略執行中的表現,以確保這些策略能與全球政策變動和市場需求保持一致。
公司治理在 ESG 永續報告書 中具有至關重要的地位,確保企業的永續發展戰略和風險管理機制能夠有效運行。通過揭露公司治理結構、風險管理體系及董事會在氣候相關揭露中的角色,企業能夠展示其對負責任經營、透明度及長期可持續發展的承諾,並滿足投資者及其他利益相關者對其 ESG 表現的期望。良好的公司治理能夠提升企業在市場中的競爭力,並確保其在面對未來氣候變遷挑戰時的靈活性與應變能力。
ESG永續報告(Governance Role and Importance)/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彙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