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盤查;GHG Protocol溫室氣體盤查議定書、CBAM歐盟申報、碳足跡標籤及報告、ESG永續報告書/IFRS( S1、 S2) 、EcoVadis、TCFD報告書、CDP碳揭露問券計畫、碳權額度、碳抵換專案、國際倡議(RE100、SBTi)、低碳轉型顧問輔導
(一) 相同處:
ESG永續報告書與IFRS S1/S2準則
在探討相同處時,需認識到ESG永續報告書與IFRS永續揭露準則均為促進企業透明度與責任的重要工具,旨在向利害關係人提供有關企業可持續發展的關鍵資訊。以下為兩者的共同點:
強調揭露永續相關風險與機會:
ESG永續報告書與IFRS S1/S2均要求企業揭露與永續發展相關的風險與機會。這包括環境(Environmental)、社會(Social)及治理(Governance)議題,以及氣候變遷對企業策略和營運的潛在影響。
揭露治理架構:
兩者都強調揭露治理架構,尤其是董事會與高級管理層在永續風險管理中的角色。這包括決策過程、策略性考量以及如何監督和管理永續相關挑戰。
對利害關係人負責:
無論是GRI準則為基礎的ESG永續報告,還是IFRS S1/S2準則,都重視企業如何回應利害關係人的需求及期待。揭露的目的是提供透明而可比較的資訊,協助投資者和其他利害關係人評估企業長期價值。
(二)相異處:
ESG永續報告書與IFRS S1/S2準則的差異分析
儘管兩者有相同的揭露目標,但在內容範疇、深度及合規性上有顯著差異。以下是主要差異分析:
揭露範疇與深度:
ESG永續報告書:ESG報告通常依據GRI準則進行,重點是揭露企業對環境、社會和治理的影響。此類報告著重於質性資訊,並涵蓋廣泛的主題,包括人權、工作條件、供應鏈管理等,但未必有詳細的財務影響揭露。
IFRS S1/S2準則:IFRS準則要求更深入且具體的揭露,尤其是將永續風險與機會直接連結到企業財務狀況。S2準則強調量化財務影響的揭露,並要求進行氣候情境分析,以評估長期風險與財務韌性。
財務資訊的連結性:
ESG永續報告書:GRI準則下的揭露主要集中在企業的永續績效,並未強調與財務報表的直接連結。例如,企業可能會報告其碳排放總量及減排計畫,但不一定揭露這些計畫對資金成本或現金流量的具體影響。
IFRS S1/S2準則:IFRS準則要求企業詳細描述氣候風險對財務狀況、財務績效及現金流量的影響。這包括揭露如何將氣候變遷納入財務計畫、投資決策及資產管理,並量化預期影響,提供投資者評估企業財務健康狀況的依據。
治理揭露的細緻度:
ESG永續報告書:治理揭露通常偏向一般描述,涵蓋公司治理架構、董事會組成及利害關係人參與情況,但缺乏細緻的風險管理流程和決策鏈揭露。
IFRS S1/S2準則:IFRS準則強調揭露具體的治理機制,包括董事會如何監督氣候風險管理,管理層的角色分工,以及如何對應重大永續風險和機會。這些揭露要求有助於展示企業如何系統性地管理氣候變遷挑戰。
情境分析與未來預測:
ESG永續報告書:情境分析在傳統ESG報告中通常不是強制要求,企業若進行此類分析,僅是質性描述,並未與財務影響緊密結合。
IFRS S2準則:IFRS S2明確要求企業進行氣候情境分析,以評估企業在不同情境下的財務韌性。這一分析必須包括溫室氣體排放及相關氣候風險的量化預測,並將分析結果與資產負債表進行聯繫,顯示財務上的潛在影響。
披露的具體性與一致性:
ESG永續報告書:揭露標準靈活性較高,企業可根據自身情況調整揭露內容,缺乏全球一致性,導致不同公司之間的報告可比性有限。
IFRS S1/S2準則:IFRS準則制定了一套全球統一的標準,要求企業在揭露財務風險和機會時保持高度一致性,提供可比較且可信的資訊,支持投資者在全球市場中的決策。
(三)對企業內控的影響
導入IFRS S1/S2準則對企業的內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業需加強內部治理與風險管理機制,確保揭露資訊的可靠性與透明度,並建立一套健全的數據管理和審核系統來支持準則的落實。此外,財務部門與永續部門的合作將更加緊密,以提供全面、準確的揭露資訊,滿足全球投資者的需求。
IFRS S1/S2準則與現行ESG永續報告書在揭露目的和範疇上有相同的核心,但IFRS準則在財務連結性、治理揭露及情境分析上要求更嚴格且具體。這為企業內控帶來了挑戰,同時也為提升企業透明度和全球競爭力提供了機遇。因此,企業應儘早準備,調整內控流程,確保順利導入並合規揭露。
IFRs(s1/s2)準則與現行ESG框架差異分析/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彙整
企業現有ESG資料的IFRS導入分析
為了因應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S1及S2的導入,企業必須調整其現有的永續報告與內部控制機制,以達到更高層次的揭露標準。以下是針對其現有ESG資料和母公司提出的IFRS準則導入計劃進行的詳細分析與論述,並探討導入過程中的挑戰與策略。
(一)現有ESG資料及內控機制
企業在現行ESG政策與實踐中,已展現出對環境、社會及治理(ESG)議題的高度重視。其ESG資訊揭露包含將ESG因素納入投資決策過程、氣候變遷風險管理、碳排放盤查及內部稽核程序,這些措施符合國際標準並體現公司的永續經營理念。
1. ESG因素納入投資管理流程
治理結構:企業設立了永續發展執行小組及多個專責小組(如氣候風險小組、溫室氣體管理小組),這些小組負責監控ESG風險,確保將永續發展融入企業治理結構與投資策略。董事會及高階管理層參與並監督ESG政策的執行,這使得企業具備穩定的永續治理框架。
投資策略:ESG因素納入投資決策過程,包括評估企業的環境風險、社會影響及治理架構,以降低投資組合的風險敞口,並促進長期價值創造。這些策略由風控部門實施,並定期評估風險暴露情況。
2. 氣候變遷資訊揭露與管理
氣候風險管理:依據TCFD(氣候相關財務揭露工作組)框架,企業進行了氣候風險情境分析,量化氣候變遷對公司營運的潛在影響。短、中、長期的氣候風險包括政策法規變化、極端氣候事件及市場需求波動,公司針對這些風險制定了應對策略,如推動低碳轉型計劃及制定減碳目標。
碳排放盤查:公司每年進行溫室氣體盤查,報告範疇1(直接排放)、範疇2(間接排放)及部分範疇3(投資相關排放)。2023年的盤查報告採用ISO 14064-1及GHG Protocol標準,並使用PCAF(全球金融碳核算夥伴)方法評估投資組合的碳足跡,展現企業在碳排放管理上的承諾與行動。
3. ESG報告與內部稽核
透明度與合規性:企業透過年度ESG報告書披露其永續發展政策、風險管理及ESG績效,並確保數據的準確性和透明性。內部稽核程序對ESG揭露的可靠性進行檢查,以維持高標準的企業管治。
(二)公司IFRS導入要求
企業的若有控股母公司,作為領導企業,要求旗下子公司在第四季內逐步導入IFRS S1及S2準則,以提升整體財務透明度及國際競爭力。為此,企業制定了詳細的導入計劃,並成立專案小組負責統籌此專案的執行。
1. 導入計劃的分階段策略
第一階段:分析及規劃
專案小組由跨部門代表組成,包括永續長、財務長、風險管理部門及法令遵循處等。首要工作是辨認現有ESG揭露資訊與IFRS準則的差異,並進行影響評估。特別是分析範疇3碳排放揭露的困難度及需要額外資源的領域。該階段還包括舉辦高階管理會議,確保所有管理層充分了解準則的影響並獲得支持。
第二階段:設計與執行
這一階段著重於辨認重大永續風險及其財務影響,並重新設計公司內控流程,以符合IFRS準則的揭露要求。資料收集及報告機制也在此階段進行優化,確保溫室氣體排放數據、氣候風險情境分析及其他量化資訊準確無誤。內部控制作業將更新以支援這些變化,並進行內部測試以確認設計的有效性。
第三階段:導入與試行
試行階段將進行年報永續資訊專章的編製,並且所有相關部門都將接受專業教育訓練,以確保內部人員能夠準確理解和執行IFRS準則。這一階段還涉及內部稽核與改善建議,以便在正式揭露前解決任何可能的問題。
第四階段:調整與改善
完成揭露並接受內外部審查,根據反饋調整內控作業。該階段持續進行,並逐步提升整體流程的效率和數據管理能力,以符合國際投資者的期望。
(三)IFRS導入過程的挑戰與對策
導入IFRS S1及S2準則對企業現有的ESG策略與內控系統帶來諸多挑戰,需採取適當的對策予以應對。
1. 數據管理與精確性
挑戰:IFRS準則要求更詳細和精確的財務與非財務數據揭露,包括範疇3碳排放的全面量化,這將顯著增加數據收集的複雜性。公司需提升其碳足跡計算的準確性,並引入專業工具以改善數據管理。
對策:公司可考慮採用先進的碳管理軟件,並培訓專業人員進行準確的數據分析。此外,應加強供應鏈管理,要求供應商提供詳細的碳排放數據,以確保整體盤查的完整性。
2. 人力資源與專業培訓
挑戰:為了確保IFRS準則順利導入,所有相關部門人員需具備充分的專業知識,特別是對財務影響的量化分析與新揭露標準的理解。
對策:公司需定期舉辦教育訓練,邀請專業機構進行IFRS準則的解說與實作演練,並設置內部顧問支持員工解決實際問題。此外,建立專業人才庫,以便隨時應對合規需求。
3. 內控機制與跨部門協作
挑戰:IFRS S1/S2的導入對現有內控機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別是在風險管理與揭露準確性方面。跨部門協作也將面臨挑戰,需確保各單位間信息流暢。
對策:可建立跨部門協作平台,促進不同部門之間的信息共享與協同合作,並設置清晰的職責分工與報告流程。此外,強化內部稽核機制,以提高內控的有效性及揭露的可信度。
4. 資源分配與時間管理
挑戰:IFRS準則導入需投入大量資源,特別是在人力、財力和時間管理方面。若資源不足或時間安排不當,可能導致項目延誤或合規風險。
對策:需制定精確的資源配置計劃,確保各部門有充足的資源來支持IFRS準則的導入。這包括為關鍵任務分配足夠的人力與財務資源,並設置項目管理機制以確保每個階段按時完成。此外,通過定期進行進度評估和風險檢視,確保計劃能夠靈活應對外部環境變化或內部問題。
(四)內控與風險管理的提升
IFRS準則導入將使企業的內部控制制度更加嚴格,特別是在風險管理和數據質量控制方面。
1. 內部控制制度優化
加強內控流程:公司需設計更具透明性和系統性的內控機制,確保所有揭露資訊能夠準確無誤地反映企業的風險和機會狀況。這包括更新內控手冊,將IFRS準則的要求整合進現有的風險管理系統,並對關鍵控制點進行全面的測試和審查。
監控與報告:設定更高頻率的監控與報告機制,確保各部門及時報告數據異常或揭露風險。利用內部稽核部門進行獨立審核,確保內控機制的執行與揭露準確性。
2. 數據治理與質量控制
精確數據管理:IFRS S1/S2準則對財務與非財務數據的揭露要求相當嚴格,公司需加強數據治理機制,確保數據的準確性、一致性及可追溯性。這將包括建立數據審查流程,使用數據分析工具進行驗證,並設立數據質量指標(DQI)來評估數據可靠性。
跨部門數據協作:公司需設立專門的數據管理團隊,促進財務部、風險管理部、永續發展部門及資訊部門之間的數據共享與協作。這樣可以確保所有與氣候風險和碳排放相關的數據能夠無縫整合進財務報告。
(五)專案小組的角色與功能
為確保導入計劃的成功實施,企業已成立了一個專案小組,由多個關鍵部門代表組成,以實現跨部門協作與專案管理的目標。
1. 專案小組組織架構
核心成員:專案小組包括永續長、財務長、法令遵循主管、風險管理負責人及內部稽核主管,確保涵蓋所有關鍵業務職能。董事會與高階管理層負責提供戰略支持及監督,專案小組負責統籌計劃執行。
專業能力建設:專案小組將進行專業培訓,確保成員具備充分的IFRS知識與數據管理技能。這樣可以加快項目進度並提升專案小組的執行效率。
2. 任務分工與責任分配
風險管理與策略設計:風險管理部門將負責設計氣候風險應對策略,並進行氣候情境分析。永續發展部門將監控ESG績效並協助設計新流程,以符合IFRS準則。
財務影響評估:財務部將進行深入的財務影響分析,特別是評估氣候風險對現金流量及資產負債的潛在影響,確保財務報告準確反映風險評估結果。
(六)與母公司協同的關鍵策略
企業作為母公司的子公司,需與母公司保持高度協同,確保整體策略的一致性,並符合母公司對合規及揭露的要求。
1. 母公司指導與協助
政策與法規指導:母公司提供政策指導,協助子公司理解並執行IFRS準則,並要求定期彙報進度,確保導入計劃不偏離整體戰略方向。母公司也提供資源支持,例如專家顧問及培訓機會,以提升子公司合規能力。
資源共享與協同效益:子公司可共享母公司已開發的工具和資源,如氣候風險評估模型、數據管理平台及內部培訓計劃,減少重複建設成本,提升效率。
(七)預期成果與長期效益
導入IFRS S1及S2準則預期將顯著提升企業的數據透明度及風險管理水平,並為公司在國際市場中帶來長期競爭優勢。
1. 效益分析
提升財務透明度:準確揭露氣候風險及其對財務狀況的影響,增強投資者信任,提升企業吸引國際資本的能力。
強化風險管理:系統化的風險管理機制將提升公司應對氣候變遷的韌性,減少未來可能面臨的合規風險及財務損失。
促進永續發展:通過改進內控與數據管理,公司可更有效地推動低碳轉型及綠色金融發展,為社會和環境創造更多價值。
企業現有的ESG管理體系為IFRS準則的導入提供了良好的基礎,但仍需做出重大調整以達到更高的揭露標準。導入IFRS S1/S2將提升公司在財務透明度、風險管理及全球合規方面的實力,但也需面對人力資源、內控優化及數據管理等挑戰。透過有效的內部控制、跨部門合作及專業培訓,公司可在合規與永續經營中取得長足進步,滿足國際市場及投資者的期望。
IFRS導入工作計畫 KPI 設定(具體時間目標需跨部門或經董事會審議)
第一階段:分析及規劃
KPI 1 - 專案小組成立
目標:於計劃啟動後30天內成立跨部門專案小組。
衡量標準:專案小組成員確認、職責分配及首次啟動會議完成。
KPI 2 - 差異分析完成
目標:於專案啟動後60天內完成現有ESG揭露資訊與IFRS S1/S2準則的差異分析。
衡量標準:提交書面差異分析報告,並在內部審議中獲得批準。
KPI 3 - 影響評估
目標:於專案啟動後90天內完成初步財務和營運影響評估。
衡量標準:完成影響報告並獲得董事會或高層管理的確認。
第二階段:設計與執行
KPI 4 - 風險管理與流程設計
目標:於分析階段結束後120天內完成風險管理流程的設計與調整方案。
衡量標準:風險管理新流程設計完成,並通過內部稽核測試。
KPI 5 - 數據收集與管理機制
目標:於此階段內建立並實施數據收集與管理機制,特別是碳排放與財務影響的量化方法。
衡量標準:100%完成範疇1、2和3的數據管理系統測試,數據準確率達到90%以上。
KPI 6 - 員工培訓
目標:於設計與執行階段內完成所有相關人員的專業培訓,確保理解IFRS S1/S2的要求。
衡量標準:至少90%的相關人員完成培訓,並通過知識測試(分數不低於80分)。
第三階段:導入與試行
KPI 7 - 試行年報編製
目標:於導入階段結束前試行編製年報永續資訊專章。
衡量標準:年報專章草案完成並接受內部審核,識別並記錄所有潛在問題。
KPI 8 - 內控測試與優化
目標:於試行階段內進行內控測試,並完成所有必要的內部控制優化。
衡量標準:內控測試通過率達95%以上,並實施所有改善措施。
KPI 9 - 外部審查準備
目標:於導入階段結束前完成外部審查的所有準備工作,包括數據審計和流程檢查。
衡量標準:外部審查準備工作100%完成,並獲得審計機構的預審核確認。
第四階段:調整與改善
KPI 10 - 持續改進與監控
目標:導入後每季度進行持續改進評估,並優化揭露流程。
衡量標準:每季度提交持續改進報告,並將識別的改善點納入行動計劃,執行率達90%以上。
ESG現況IFRS導入計劃/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彙整
針對需要導入IFRS S1/S2及SASB準則的內控要求,需詳細比對企業現有的ESG資料與現行流程,識別出需要強化的內控項目,確保未來揭露資訊完全符合國際標準。以下是具體分析與建議:
1. 治理架構與職責
現有狀況:
企業已設有永續發展執行小組及相關專責小組,並由董事會負責監督ESG策略的執行。
氣候風險小組與溫室氣體小組負責氣候風險管理及碳排放監控。
需要強化的項目:
治理機制透明度:應進一步明確董事會和高階管理層在管理氣候風險與機會中的具體角色與職責,以符合IFRS S1/S2及SASB準則的要求。建議建立一個更詳細的治理架構圖,並在內部稽核中檢查職責分配的落實情況。
決策與監督流程:應記錄並披露董事會定期審查ESG策略和風險管理計劃的會議紀錄,特別是關於如何應對重大氣候風險的決策過程。
2. 策略與風險管理
現有狀況:
企業進行氣候風險情境分析,識別並量化短、中、長期氣候風險,並規劃低碳轉型計劃。
已納入部分ESG因素於投資決策過程,以減低投資組合風險。
需要強化的項目:
風險識別與量化:現有情境分析需更深入,應增加更多情境變化的財務影響量化指標(如現金流量、資金成本及資產負債表影響),以符合IFRS S2及SASB的要求。可考慮引入先進分析模型,模擬氣候變化對資產價值的長期影響。
氣候風險管理流程:應將氣候風險與公司整體風險管理流程進一步結合,並設計具體的應對策略與監控指標。建議開發一套綜合風險管理系統,實現風險的即時監控與報告。
3. 溫室氣體排放管理與數據質量
現有狀況:
企業每年進行範疇1、範疇2及部分範疇3的碳排放盤查,並使用ISO 14064-1及GHG Protocol標準。
盤查報告詳述了排放來源及數據,但範疇3(特別是投資組合相關排放)資訊仍需進一步完善。
需要強化的項目:
範疇3排放揭露:需擴展範疇3碳排放的數據收集範圍,確保涵蓋所有重大間接排放源,並遵循PCAF標準進行更詳細的量化。建議與供應商及投資標的密切合作,以提高數據完整性和準確性。
數據管理與驗證:應建立更嚴格的數據治理與驗證流程,確保所有溫室氣體數據準確且符合IFRS S2的量化要求。內控措施應包括定期數據審計及第三方驗證,以提高數據的可信度。
4. ESG揭露與報告結構
現有狀況:
企業的ESG報告書已涵蓋治理、策略、氣候風險管理及目標指標,但目前偏重質性揭露,量化財務影響較少。
報告書目錄已設計完整,但尚未完全符合IFRS S1/S2的細節揭露要求。
需要強化的項目:
財務影響揭露:應強化與財務績效相關的氣候風險揭露,包括分析氣候變化對營業收入、資產價值及資金成本的具體影響。建議在報告書中增加專門章節,披露財務數據及其對長期發展的潛在影響。
可比較性與一致性:確保報告中使用的指標和數據一致,並能夠與其他國際企業的揭露資訊進行比較。建議採用SASB行業指標,確保報告的全球可比性。
5. 內控與流程改進
現有狀況:
企業已建立內控機制以支持ESG揭露,但尚未完全涵蓋IFRS S1/S2對數據管理與內部稽核的高標準要求。
部門間協作存在,但流程優化及整合空間仍大。
需要強化的項目:
內控審核流程:應加強內部稽核,確保所有數據和流程符合法規要求。設立獨立稽核小組,定期檢查數據準確性及內控流程的執行情況,並向董事會報告。
流程整合:提升部門間的協作效率,確保數據在各部門之間的流動順暢,並提高數據處理速度和精度。建議開發一個整合數據管理平台,以便所有相關部門能夠實時訪問並更新數據。
企業在ESG管理方面已有穩固基礎,但若要完全符合IFRS S1/S2及SASB準則,需進一步強化治理架構、風險管理、數據質量及內控流程。這將提升公司揭露資訊的精確性與透明度,並滿足國際市場對永續揭露的高要求。為此,公司需分階段執行上述強化措施,並定期評估改進效果,確保長期合規與發展。
現有ESG強化IFRs項目/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彙整
(一)現行永續資訊與IFRS S1/S2準則的重大差異
在分析企業的現行ESG資料與IFRS S1/S2準則時,發現以下主要差異:
(1) 揭露範疇與詳細程度
現行ESG資料:企業的ESG報告主要依據GRI和TCFD框架,涵蓋質性描述和一些基本量化數據,但對財務影響的詳細揭露不足。
IFRS S1/S2準則:要求將永續相關風險與機會的揭露更具體地量化,並與財務報表直接連結,如影響現金流量、資本成本及資產價值。還需定期進行氣候情境分析,提供情境變化對財務穩定性的影響預測。
(2) 治理與責任分配
現行ESG資料:現有治理架構涵蓋董事會的監督職責,但未詳細披露董事會在評估與應對重大永續風險上的具體行動。
IFRS S1/S2準則:強調公司治理應披露董事會和管理層在永續風險管理中的角色,包括決策、監控及風險應對策略,並需定期報告董事會對ESG績效和財務影響的監督結果。
(3) 數據質量與驗證
現行ESG資料:溫室氣體盤查涵蓋範疇1和2,但範疇3的揭露相對不完整(此項可豁免步計算)。數據質量控制主要依靠內部稽核,尚未全面引入第三方驗證。
IFRS S2準則:要求所有氣候相關數據的揭露必須具備高準確性和一致性,尤其是在範疇3排放數據的完整性上,並需進行第三方認證以確保數據的可靠性。
(4) 財務影響揭露
現行ESG資料:報告中對財務影響的揭露較為有限,未充分說明氣候風險可能對資金流動、融資成本及資產負債表的潛在影響。(可進行質性分析即可)
IFRS S1/S2準則:要求具體量化財務影響,並提供長期影響評估,揭露內容需能讓投資者清晰了解氣候風險對企業財務健康的潛在威脅與機遇。
(二)導入IFRS S1/S2作為公司內控程序的建議
為確保導入IFRS S1/S2準則後的內控程序符合規範,建議採取以下措施:
(1) 強化數據管理與數據質量控制
數據完整性:擴大數據收集範圍,涵蓋更多範疇3排放,並利用先進數據管理系統進行即時監控和校驗。設立專門數據管理小組,負責監控數據質量及進行內部審計。
第三方驗證:引入獨立第三方機構進行數據認證,以提高數據揭露的可信度和透明度。
(2) 完善治理架構
董事會監督:在治理架構中增加對永續風險的監督職責,並定期審議ESG策略及財務影響。記錄所有董事會會議討論ESG議題的決策過程,並在年報中進行詳細披露。
設置永續管理委員會:成立一個專門的永續管理委員會,負責協調所有與IFRS準則相關的內控程序,並向董事會匯報工作進展。
(3) 設計內控測試與改進計劃
流程驗證:每季度對內部控制流程進行測試,確保符合IFRS S1/S2的要求,並即時處理揭露過程中的問題。
風險管理整合:將氣候風險分析納入公司整體風險管理系統,並設計動態應對策略以適應市場及政策變化。
(4) 教育培訓與能力建設
員工培訓:開展專業培訓計劃,確保相關部門人員充分理解IFRS準則要求,並掌握數據管理和揭露流程。這包括模擬實際揭露場景,提升員工應對合規挑戰的能力。
跨部門合作:促進財務、法務、永續及風險管理部門之間的協作,建立一個共享平台以統一數據標準,確保溝通順暢並減少重複工作。
(三)擬訂導入計畫
在考慮企業的營運規模及內外部專業人員意見後,以下是建議的導入計畫概要:
第一階段:分析及規劃
時間表:預計2024年第1季度至第2季度
主要工作:
成立跨部門專案小組,指定專人負責各項工作。
辨識現有ESG資料與IFRS S1/S2的差異,進行初步影響分析。
設計詳細的導入藍圖,明確每個部門的職責與預期成果。
第二階段:設計與執行
時間表:預計2024年第3季度至2025年第2季度
主要工作:
設計數據管理系統,確保範疇3排放數據完整並定期更新。
完成所有內控機制的調整,包括風險管理、數據驗證及治理架構優化。
試行新的財務影響揭露方式,並進行內部審查。
第三階段:導入與試行
時間表:預計2025年第3季度至2026年第1季度
主要工作:
編製試行版本的年報,包含所有IFRS S1/S2要求的揭露內容。
執行內部稽核,並根據審核結果進行調整與改進。
開展全員教育培訓,確保所有員工理解並能夠執行新的揭露流程。
第四階段:調整與改善
時間表:預計2026年第2季度開始,持續進行
主要工作:
根據外部審查和市場反饋進行持續改進。
定期更新揭露政策,確保符合最新的國際準則及法規變化。
每季度向董事會報告進度及績效,確保揭露流程的持續優化。
總結
導入IFRS S1/S2準則將使企業在數據透明度、財務影響揭露及風險管理上達到國際標準,但也對內控流程及資源配置提出了更高要求。為達成這一目標,公司需分階段推進導入計畫,加強內部治理與數據管理,並與母公司中纖保持緊密協作,確保整體戰略一致。此計畫將支持公司提升國際競爭力,並加強在全球資本市場中的信譽
IFRs導入計畫甘特圖/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彙整
一、ESG永續報告書揭露規範(特別指現行證券投資信託事業)
根據《證券投資信託事業ESG永續報告書揭露內容》第九條揭露項目條文順序,並依序列出各項目對應GRI編號:
(1)第九條揭露項目條文順序及對應的GRI編號
公司組織及報告編製
ü GRI 2-1: 組織細節
ü GRI 2-2: 實體及報導機構
ü GRI 2-3: 所採用的報告編製方法
商業活動與員工
ü GRI 2-6: 主要業務活動
ü GRI 2-7: 僱傭關係及員工相關資訊
永續發展事項之治理
ü GRI 2-9: 治理架構
ü GRI 2-10: 董事會組成
ü GRI 2-11: 董事會對永續性議題的監督角色
ü GRI 2-12: 永續發展政策及承諾
ü GRI 2-13: 董事會的責任及獨立性
ü GRI 2-14: 高階管理層的角色及責任
ü GRI 2-15: 衝突管理
ü GRI 2-16: 專業意見的取得及支持
ü GRI 2-17: 合規及道德指引
ü GRI 2-18: 影響管理及責任分配
ü GRI 2-25: 利益衝突的揭露
ü GRI 2-26: 道德標準與行為準則
政策及具體措施
ü GRI 2-22: 公司政策框架
ü GRI 2-23: 內部程序及保障措施
ü GRI 2-24: 行動計劃及實施措施
說明與利害關係人如經營夥伴、交易對手,有關永續發展事項之議合情形
ü GRI 2-29: 利害關係人參與與溝通
重大主題
ü 環境、社會及治理納入投資流程之資訊
§ SASB FN-AC-410a.2: ESG納入投資流程揭露
ü 盡職治理情形
§ SASB FN-AC-410a.3: 投資管理的盡職治理說明
資訊安全
ü GRI 418: 資訊安全管理及數據保護
金融友善
ü GRI 406: 消費者友善措施及公平對待原則
氣候相關資訊
ü GRI 305: 溫室氣體排放及氣候影響評估
證券投資信託事業ESG永續報告書要求揭露匯總表/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彙整
二、IFRS S1 永續發展相關財務資訊揭露及IFRS S2 氣候相關揭露
(1)IFRS S1 永續發展相關財務資訊揭露的一般要求 (A部分)
以下為IFRS S1 永續發展相關財務資訊揭露的一般要求 (A部分) 主要重點分析,附上各部分的準則編號:
1. 目標 (Objective)
準則編號: IFRS S1 §1-4
IFRS S1的目標是要求企業揭露有助於主要使用者(如投資者)做出資源配置決策的永續發展風險及機會的資訊,特別是這些風險及機會對企業現金流、融資渠道或資金成本的影響。
2. 範疇 (Scope)
準則編號: IFRS S1 §5-9
IFRS S1適用於所有可能對企業前景有顯著影響的永續發展風險及機會,超出此範疇的風險及機會則不屬於本準則範圍內。
3. 概念基礎 (Conceptual Foundations)
公平呈現 (Fair Presentation)
準則編號: IFRS S1 §10-16
要求企業完整、公平且準確地呈現所有與永續發展相關的風險及機會,並確保揭露的信息具備可比較性、可驗證性、及時性及可理解性。
重大性 (Materiality)
準則編號: IFRS S1 §17-19
必須揭露所有對企業前景有重大影響的永續資訊,這些資訊若被忽略或誤導,可能影響主要使用者的決策。
報告實體 (Reporting Entity)
準則編號: IFRS S1 §20
永續揭露應與企業財務報告的實體一致。
連結資訊 (Connected Information)
準則編號: IFRS S1 §21-24
強調揭露中不同項目的相互連結,例如治理、策略、風險管理及指標。
4. 核心內容 (Core Content)
治理 (Governance)
準則編號: IFRS S1 §25-27
揭露監督永續風險與機會的治理架構,包括董事會及管理層在永續議題上的角色與責任。
策略 (Strategy)
準則編號: IFRS S1 §28-42
闡述企業如何管理永續風險及機會,及其對業務模式、價值鏈及財務狀況的影響。
風險管理 (Risk Management)
準則編號: IFRS S1 §43-44
描述企業識別、評估及監控永續風險的流程,並說明這些流程如何融入總體風險管理體系。
指標及目標 (Metrics and Targets)
準則編號: IFRS S1 §45-53
提供衡量永續風險及機會的指標及目標,並說明進展情況。
5. 一般要求 (General Requirements)
指導來源 (Sources of Guidance)
準則編號: IFRS S1 §54-59
說明應參考的國際標準(如SASB指標),若無具體適用的標準,應採用適當的判斷。
揭露位置 (Location of Disclosures)
準則編號: IFRS S1 §60-63
永續資訊應與企業的財務報告一起揭露,並確保資訊清晰可見,不被其他內容掩蓋。
報告時間 (Timing of Reporting)
準則編號: IFRS S1 §64-69
永續揭露的時間應與財務報告一致,並涵蓋相同的報告期間。
比較資訊 (Comparative Information)
準則編號: IFRS S1 §70-71
要求提供前一年的比較資訊,以幫助理解揭露數據的變化及趨勢。
6. 判斷、不確定性及錯誤 (Judgements, Uncertainties, and Errors)
準則編號: IFRS S1 §72-83
企業應揭露做出重大判斷的依據及方法,特別是涉及重大不確定性的情況,並說明如何處理過去報告中可能存在的錯誤。
(2)IFRS S2 氣候相關揭露 (A部分) 主要重點分析,附上各部分的準則編號:
1. 目標 (Objective)
準則編號: IFRS S2 §1-2
IFRS S2的目標是要求企業揭露氣候相關風險及機會的資訊,這些資訊對主要使用者(如投資者)了解企業現金流、融資渠道或資金成本的影響有幫助。
2. 範疇 (Scope)
準則編號: IFRS S2 §3-4
IFRS S2適用於企業所面臨的氣候相關風險,包括物理風險及轉型風險,以及氣候相關機會。
3. 核心內容 (Core Content)
治理 (Governance)
準則編號: IFRS S2 §5-7
揭露企業在監控及管理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治理流程、控制措施及程序,包括董事會及管理層的角色與責任。
策略 (Strategy)
準則編號: IFRS S2 §8-23
描述企業管理氣候相關風險及機會的策略,這些風險及機會對業務模式、價值鏈及財務狀況的影響,包括企業的氣候轉型計畫及氣候韌性。
風險管理 (Risk Management)
準則編號: IFRS S2 §24-26
說明企業識別、評估、優先化及監控氣候相關風險與機會的過程,以及這些過程如何融入整體風險管理體系。
指標及目標 (Metrics and Targets)
準則編號: IFRS S2 §27-37
提供與氣候相關風險及機會相關的指標及目標,揭露進展情況,包括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及企業內部碳定價的使用。
4. 氣候相關風險及機會 (Climate-related Risks and Opportunities)
準則編號: IFRS S2 §10-12
描述企業面臨的氣候相關風險及機會,區分物理風險及轉型風險,並說明影響時間範圍(短期、中期、長期)。
5. 業務模式及價值鏈 (Business Model and Value Chain)
準則編號: IFRS S2 §13
說明氣候相關風險及機會對企業業務模式及價值鏈的影響,以及這些影響集中在哪些部分(如地理區域、設施、資產類型)。
6. 財務狀況、財務表現與現金流 (Financial Position, Performance, and Cash Flows)
準則編號: IFRS S2 §15-21
描述氣候相關風險及機會如何影響企業的財務狀況、財務表現及現金流,包括當前的影響及未來預期的財務影響。
7. 氣候韌性 (Climate Resilience)
準則編號: IFRS S2 §22
揭露企業策略及業務模式的氣候韌性,使用氣候情境分析來評估企業在不同氣候變化情況下的適應能力。
8. 指標類別 (Metrics Categories)
準則編號: IFRS S2 §29-31
提供跨行業的指標類別,包括溫室氣體排放數據、氣候相關物理風險及轉型風險、氣候機會、資本部署及內部碳定價等。
9. 行業基準指標 (Industry-based Metrics)
準則編號: IFRS S2 §32
揭露與特定行業相關的指標,這些指標應參考IFRS S2行業指引中所描述的揭露主題。
10. 氣候相關目標 (Climate-related Targets)
準則編號: IFRS S2 §33-37
揭露企業設定的氣候相關目標,包括減少溫室氣體排放的具體目標及進展情況,並說明達成目標的策略及方法。
S1 永續發展相關揭露及S2 氣候相關揭露匯總表/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彙整
(3)IFRS S2 氣候相關揭露- B部分 (行業指南/附隨指南)
以下為IFRS S1行業指南及附隨指南部分重點整理分析,包含IFRS S1及IFRS S2的附隨指南:
1. IFRS S2 氣候相關揭露 - B部分 (行業指南)
行業分類及相容性 (Industry Classification and Compatibility)
使用SICS®分類企業,協助識別行業特定的氣候風險及機會,並確保揭露內容切合行業特性。指導內容與SASB標準相容,確保持續性及一致性。
揭露主題與指標 (Disclosure Topics & Metrics)
提供跨行業及行業特定的氣候風險及機會指標,如碳排放、資產曝露風險及適應措施。這些指標量化企業的環境影響及管理表現。
行業應用範例 (Industry-specific Applications)
包括如何在資產管理行業揭露資產類別的碳足跡,以及具體情境分析範例,展示氣候風險對業務模式的影響。
活動指標 (Activity Metrics)
提供企業量化業務規模的指標,便於跨行業比較及數據正常化。
2. IFRS S1 永續發展相關財務資訊揭露 - B部分 (附隨指南)
揭露要求的應用指導 (Guidance on Applying Disclosure Requirements)
說明如何應用IFRS S1的揭露要求,並提供示例,展示如何在不同情境中揭露永續風險及機會,包括如何選擇合適的指標及方法。
聚合與分解資訊 (Aggregation and Disaggregation of Information)
指導企業何時應聚合或分解資訊,以確保揭露的內容不會掩蓋對投資者有重要意義的細節。舉例說明如何將不同類型的永續影響清晰地展現出來。
資料質量與可靠性 (Data Quality and Reliability)
附隨指南強調揭露資訊必須具備高度的可靠性,且企業應說明所使用的數據來源及其計算方法,以增強揭露內容的可信度。
補充範例 (Supplementary Examples)
提供詳細範例,展示如何揭露與永續相關的數據,包括如何描述企業治理架構中的永續管理責任。
3. IFRS S2 附隨指南 (Accompanying Guidance)
溫室氣體排放的分解 (Greenhouse Gas Emissions Disaggregation)
指導企業如何將溫室氣體排放數據分解,例如範疇1、範疇2及範疇3的排放,以提高資訊透明度並滿足投資者需求。
風險與機會的具體揭露 (Disclosure of Specific Risks and Opportunities)
說明企業應如何描述氣候相關風險及機會,涵蓋財務影響及應對策略。強調需考量短期、中期及長期影響。
技術協議與範例 (Technical Protocols and Examples)
涵蓋技術協議,如計算溫室氣體排放的方法,以及行業範例,如投資管理行業中不同策略的碳排放揭露。
IFRS S2行業指南及附隨指南匯總表/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彙整
三、IFRS S1 及 IFRS S2-(C部分) 結論之基礎
(1)IFRS S1: 永續發展相關財務資訊揭露的一般要求
1.目的與核心要求
IFRS S1規範企業如何揭露可影響現金流、融資渠道或資本成本的永續風險與機會,以滿足投資者等使用者的資訊需求求企業提供治理、策略、風險管理及指標與目標四個方面的核心內容,與IASB(國際會計準則理事會)概念框架保持一致 。
2.範圍
IFRS S1適用於所有永續風險與機會,包括短、中、長期可能影響企業前景的各類因素 。
資訊應具備完整性、可比性及考現有的行業指南以輔助揭露 。
3.比例性與過渡措施
考慮(參考)企業在應RS S1(保險資本標準第一版)設計了過渡性救濟措施,如允許逐步實施及參考其他輔助來源 。
設置2024年1月起生效的日期,但允許提早應用 。
4.IFRS S1強調全球基準的可操作性,與多個司法管SEC)的提案保持高度一致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IFRS S2: 氣候相關揭露
1.揭露範疇與風險分類
IFRS S2針險及轉型風險,要求企業揭露對財務前景可能產生影響的相關資訊 。
除了風險外,企業還需揭露應對氣候機會的策略及實施進度 。
2.治理與策略揭露
規範企業必須說明治理結構風險應對決策流程 。
在策略層面,要求企業描述面對氣候挑戰及過渡規劃 。
3.過渡措施與應用挑戰
IFRS S2 提供了資料可用性及準備就緒度的應用者,提供一年的比較資訊揭露豁免。
關於範疇3的揭露規定,因具操作挑戰而設置過渡期 。
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則藍圖豁免措施:
根據金管會於2023年8月17日發布的「我國接軌IFRS永續揭露準則藍圖」,為協助企業順利導入IFRS永續揭露準則,提供了以下過渡性規定與豁免措施:
i.首次適用年度免揭露比較期間資訊:企業在首次適用IFRS永續揭露準則的年度,無需揭露前一年度的比較資訊,減輕初次揭露的負擔。
ii.溫室氣體範疇3延後一年揭露:對於溫室氣體排放的範疇3,企業可延後一年揭露,提供更多時間進行數據收集與準備。
iii.首次年度僅需考量氣候議題:首次適用年度,企業可僅針對氣候相關的風險與機會(質性分析)進行揭露。
iv.主管機關可另定溫室氣體計算標準:主管機關可制定適合國內情境的溫室氣體計算標準,或允許企業沿用原有的計算方式,以增加彈性。
4.全球基準與準則一致性
ISSB通過與TCFD建議保持一致,確保IFRS S2與ESG永續報告書揭露一致。
IFRS S1 及 IFRS S2結論之基礎/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彙整
四、SASB 標準應用解析
(1) 背景與目的
SASB(永續會計標準委員會)標準為企業提供行業特定的永續性資訊揭露指導,涵蓋77個不同的行業。這些標準設計用於幫助企業揭露與永續風險及機會相關的財務資訊,以滿足全球資本市場投資者的需求(2024 年 SASB 標準分類更新)(規範項目:SASB® 規範國際應用方法與 SASB指標)。
ISSB(國際永續標準委員會)已接管SASB標準,並正在改善其國際適用性,以便全球範圍內的公司能夠更有效地使用這些標準(2024 年 SASB 標準分類更新)。
(2) 國際適用性改進方法
方法概述: 為了促進SASB標準的國際應用,ISSB提出了數個審查與修改的方法,旨在替代或改進標準中的特定於某些司法管轄區的參考。
五個審查方法:
使用國際參考: 優先替代特定司法管轄區的參考,改用適合大多數地區的國際標準或計算方法。
國際通用定義: 如果無法找到國際標準,將使用通用定義,提升適用性並不增加企業負擔。
一般化規定: 引入適合多數司法管轄區的規定,允許使用當地法律或方法。
刪除不適用指標: 如果某些指標無法適用於多數地區,可考慮移除而不影響揭露完整性。
替代指標: 設置類似但更具國際適用性的指標來補充被刪除的內容。
(3) SASB 標準分類法
2024年更新: ISSB在2023年進行了兩次重大修訂:6月的氣候相關內容修訂及12月的非氣候相關內容修訂。這些更新涉及指標調整及修訂,以提升SASB標準的全球適用性(2024 年 SASB 標準分類更新)。
XBRL 標準應用: SASB標準分類法基於XBRL(可擴展業務報告),幫助企業標記永續財務揭露,增強資訊的數位化處理能力(2024 年 SASB 標準分類更新)。
(4) 整合與應用建議
與IFRS S1及S2的整合: SASB標準可與IFRS永續揭露標準分類法結合使用,以標記並揭露永續性資訊,特別是當IFRS標準無法涵蓋所有永續風險與機會時。
企業應用: 使用SASB標準的企業需參考行業特定的指導,以提供具體且可比較的永續性揭露,並優先考慮如何將其整合進更廣泛的國際財務報告框架中。
(5) 未來改進與諮詢
ISSB計劃進一步諮詢各界意見,並評估是否需要更多修改來提升SASB標準的國際應用性,確保企業在全球不同市場都能有效揭露相關資訊。
五、GRI、TCFD 或 SASB與 IFRS重大差異及可能影響分析匯總表
GRI、TCFD 或 SASB與 IFRS重大差異及可能影響分析匯總表/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彙整
財務情境績效與變化的因應項目/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彙整
(1)IFRS S1 和 IFRS S2 對企業財務的揭露影響論述
國際永續準則理事會(ISSB)發布的IFRS S1和IFRS S2標準對企業財務揭露的要求大幅提升,旨在促進投資者對企業永續風險與機會的理解,進而影響企業的財務披露與決策。以下論述將具體說明這兩個標準對企業財務的潛在影響:
1. 現金流量的影響
IFRS S1的影響:
永續風險管理(如合規成本、環境保護措施等)需要企業投入大量資金,直接減少營運現金流。例如,為提升能源效率或採用更環保的生產工藝,企業可能需進行額外的資本支出。此外,投資者可能基於揭露的永續資訊重新評估對企業的投資,進一步影響企業的融資渠道及成本。
IFRS S2的影響:
IFRS S2專注於氣候風險和機會,要求企業詳細披露氣候變化對現金流的潛在影響。企業可能需要投入更多資金應對氣候變化,例如進行氣候適應計劃或投資低碳技術。這些行動會增加營運成本並可能影響未來的現金流穩定性。此外,高額的碳排放費用和碳信用支出也可能加重現金流的壓力。
2. 資產負債表的影響
IFRS S1的影響:
永續風險(如資源枯竭或法律訴訟)可能導致資產減值,特別是當自然資源供應不穩或當地政府加強環保法規時。例如,高污染設備或位於高風險地區的基礎設施,可能面臨減值風險。此外,為應對未來的環境責任,企業需設立準備金,增加長期負債,這將改變資產負債比率,進一步影響企業的財務穩健性。
IFRS S2的影響:
氣候變化帶來的物理風險(如洪水或颶風)可能導致企業固定資產的損失或減值。例如,位於高風險地區的工廠或基礎設施可能需要調整其資產價值。此外,企業還需揭露氣候風險對長期資產價值的潛在影響,這將改變資產配置策略並增加財務報表的透明度。
3. 損益表的影響
IFRS S1的影響:
永續風險管理費用會顯著增加企業的營運成本,特別是碳稅、法規合規成本和環境保護支出,這可能導致利潤率下降。例如,重工業企業需要為減少污染而進行設備改造,這些費用會直接反映在當期的損益表中。此外,未能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如消費者偏好轉向可持續產品)可能導致收入下滑。
IFRS S2的影響:
氣候風險(如政策變革或市場轉型)可能對企業的收入和支出產生深遠影響。例如,高碳排放行業可能因政策限制而面臨罰款或減少市場需求,導致收入下降。此外,企業可能需要披露應對這些風險的策略和成本,如碳排放限額和環境政策調整費用,這將影響企業的整體盈利能力。
4. 財務穩定性與資本成本
IFRS S1的影響:
投資者和金融機構越來越重視企業如何管理永續風險。如果企業未能充分揭露或有效管理這些風險,可能導致融資條件惡化或資本成本上升。此外,保險公司可能因企業面臨的環境風險而提高保費,進一步影響企業的財務穩定性。
IFRS S2的影響:
氣候變化帶來的災害風險增大,企業可能需支付更高的保險費用,或面臨更嚴格的融資條件。投資者也可能基於企業的氣候風險管理狀況,要求更高的投資回報率,這將增加企業的資本成本。此外,企業如果能積極應對並披露氣候風險,有望獲得ESG投資者的支持,從而改善融資條件。
IFRS S1和S2揭露標準對企業財務的影響是多層面的,涵蓋現金流、資產負債、損益及整體財務穩定性。這些標準強調企業需透明披露永續與氣候風險及應對策略,幫助投資者更全面地評估企業財務健康與長期可持續性。企業若能及時應對和揭露這些風險,將能更好地吸引投資並降低資本成本,但同時也需面臨額外的合規和管理成本。
IFRS S1&IFRS S2 對企業財務的揭露影響/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彙整
(1)財務揭露與永續/氣候揭露的關聯性論述
在IFRS S1和IFRS S2標準中,永續和氣候揭露逐漸被納入企業的財務報告框架,這反映出永續風險與機會對企業財務狀況的潛在重大影響。以下是這些揭露項目與財務相關性的說明:
1. 永續揭露的財務相關性
影響現金流與融資: 永續風險(如環境法規變動、資源稀缺等)可能會增加企業的運營成本,或導致資產貶值,從而影響企業的現金流與融資條件。IFRS S1要求企業揭露這些風險,幫助投資者預測未來的財務狀況。
治理與策略揭露: IFRS S1規定企業必須揭露治理架構,特別是董事會和高級管理層在監督永續問題方面的職責,以及為管理永續風險而制定的策略。這些資訊直接影響資本配置決策和財務穩健性。
2. 氣候揭露的財務相關性
物理(體體)風險與轉型風險: IFRS S2要求企業具體揭露氣候變化帶來的物理風險(如自然災害)和轉型風險(如政策變革、技術進步)。這些風險會影響企業的資產負債表項目,例如固定資產減值或保險成本上升。
情景/境分析與財務影響: IFRS S2還鼓勵企業使用情景分析,評估不同氣候情況對企業財務報表的潛在影響。這可以幫助企業和投資者理解可能的風險和機會,以及這些情境如何影響現金流和資本成本。
3. 財務揭露項目的調整
資產負債表: 氣候變化可能影響資產價值,例如,受到自然災害影響的地產或可能面臨淘汰的技術設施。這些風險需要在資產負債表中進行相應調整和揭露。
損益表: 碳稅/碳費、環保法規成本等可以直接影響營業費用,導致利潤下降。IFRS S2要求揭露這些對利潤的影響及未來預測。
現金流量表: 環境事件或政策變化會影響現金流,例如,高額投資以提升能源效率或改變供應鏈安排的費用。
IFRS S1和S2的永續與氣候揭露將企業面臨的非財務風險與機會具體化,並將其納入財務報表範疇,從而提升財務資訊的透明度和可用性,幫助投資者進行更全面的風險評估與資源分配。
(2)財務揭露與環境影響解析
環境影響(如氣候變化、資源稀缺及生態系統劣化)對企業的財務狀況產生重大影響。IFRS S1和S2標準特別強調揭露這些環境因素如何影響企業的財務表現。以下是財務揭露與環境影響之間的詳細關聯解析:
1. 資產負債表中的環境影響
資產減值與損失:
氣候變化影響:自然災害(如洪水、乾旱、颶風等)會導致資產減值。例如,位於高風險地區的不動產或設備可能因災害而遭受損失,需在資產負債表中反映減值損失。企業需揭露這些潛在風險和可能的財務影響。
資源匱乏與生產成本增加:企業倚賴的自然資源(如水或礦產)供應受限,可能導致生產成本上升,並影響未來資產的可回收金額。這會改變資產的帳面價值,需要披露相關財務影響。
長期負債與儲備:
環境法規與罰款:各國日益嚴格的環境法規可能要求企業為潛在的環境清理責任或罰款建立儲備,這些會體現在負債科目中。例如,石油和天然氣公司需為廢棄油井或清理汙染地區設立準備金。
碳排放交易與排放責任:在碳交易市場活躍的地區,企業可能需要購入碳排放許可,這會影響企業的長期負債和財務負擔。這種責任需在財務報表中揭露,以反映企業面臨的環境合規風險。
2. 損益表中的環境影響
營業費用增加:
碳稅與排放費用:為應對碳排放和氣候變化,越來越多的國家徵收碳稅或制定碳排放限額。這直接增加了企業的運營成本,需要在損益表中揭露相關費用,並說明未來可能的支出增加情況。
環境合規與技術改造成本:為符合環保標準,企業可能需要投入大量資金進行技術升級,如更換污染設備或投資可再生能源技術。這些成本增加了當期的營業費用,並可能影響未來利潤率。
銷售收入變動:
市場需求與環境意識:消費者越來越注重企業的環保責任,這會影響產品的市場需求。例如,環保法規促使汽車製造商轉向生產電動車,傳統燃油車的銷售可能下滑。這種轉變需要在財務報表中反映出可能的收入變化及風險。
3. 現金流量表中的環境影響
投資活動現金流出:
可持續資本支出:企業為應對環境挑戰,可能需要進行大量的資本支出,如建設新的綠色基礎設施或投資低碳技術。這些支出會減少現金流量,並需在現金流量表中揭露。
環保投資回報期:由於可持續項目的投資回報期較長,企業可能需要揭示這些環境投資對未來現金流的長期影響及其可回收性。
營運活動現金流:
碳交易現金支出:參與碳交易市場的企業可能會有定期的現金支出,用於購買排放配額。這需要在營運現金流中揭露,並說明如何管理此類現金流壓力。
環境清理成本:涉及污染事故或環境修復的企業需支付清理費用,這些會影響營運現金流,並需在財務報告中詳細說明。
財務揭露與環境影響密切相關,企業在報告中需要透明地揭示氣候和環境因素如何影響資產價值、營運成本及現金流。這有助於投資者全面了解企業面臨的環境風險和機會,進行更有依據的投資決策。IFRS S1和S2要求企業充分揭露這些資訊,從而提升財務報表的透明度與可比性。
(3)財務揭露與ESG(環境、社會及治理)影響分析
ESG因素對財務揭露有深遠影響,尤其是當投資者越來越注重企業的可持續性表現時。IFRS S1和S2等標準進一步強化了ESG揭露與傳統財務報表的聯繫,要求企業在財務披露中考慮ESG風險和機會。
1. 環境 (E) 影響與財務揭露
環境法規和資源管理: 碳排放規範、氣候變化、資源匱乏等環境因素可能增加企業的運營成本,從而影響損益表中的營業費用。此外,環境污染事件可能導致罰款或訴訟,進一步影響企業的盈利能力和現金流量。
自然災害和物理風險: 氣候變化引發的自然災害(如洪水、颶風)可能導致資產減值或毀損。這些物理風險會在資產負債表中體現,例如影響不動產、廠房及設備的價值。IFRS S2要求企業揭露這類物理風險及其對財務狀況的影響。
具體揭露要求:
資產減值或保險費用的增加
應對環境法規的成本(如碳稅或碳排放交易費用)
能源效率投資及其對未來現金流的預測
2. 社會 (S) 影響與財務揭露
人力資本與勞動條件: 勞工條件、職業安全、員工滿意度等社會因素會影響企業的生產力和員工留任率。這可能影響到薪酬成本、培訓支出和員工福利,從而反映在損益表中。
社區影響與社會責任: 企業在當地社區的聲譽和社會責任行為(如慈善捐贈、社區投資)可能影響企業的市場地位與品牌價值。這些因素對銷售收入和市場佔有率產生影響,間接影響損益表中的銷售數據。
具體揭露要求:
員工健康與福利支出
社區投資和社會影響的財務評估
供應鏈風險管理的成本與措施
3. 治理 (G) 影響與財務揭露
公司治理與透明度: 公司治理結構、董事會的獨立性與合規措施等因素會影響投資者對企業的信心,從而影響融資成本與資本結構。企業若未遵守相關治理規範,可能面臨法律風險和罰款,影響財務報表的負債項目。
商業道德與反貪腐: 遵守商業道德、反貪腐規範及供應鏈治理可以影響企業的法律成本和運營風險。這些治理因素的管理情況直接影響企業的信用評級和長期財務穩健性。
具體揭露要求:
合規成本與法律訴訟準備金
內控與風險管理成本
董事會決策對財務策略的影響
ESG因素影響企業的財務表現及披露方式,特別是當ESG風險和機會可能影響現金流、資產價值和融資渠道時。IFRS S1和S2標準強調這些因素的揭露,以提升財務報表的透明度和投資者的決策品質。企業需要全面評估ESG因素對財務狀況的潛在影響,並在報告中清晰揭示這些影響。
財務揭露與ESG(環境、社會及治理)影響分析摘要/資料來源/步臻低碳策略彙整
(4)資本成本變化原因的探討
資本成本指的是企業為獲取資金而支付的代價,包括債務資本成本(如利息費用)和股本資本成本(如股東要求的回報率)。IFRS S1和IFRS S2的實施可能導致資本成本變化,原因如下:
1. 永續風險管理不當導致的資本成本上升
投資者的風險評估: 隨著投資者越來越重視企業的永續發展與氣候風險管理,未能有效管理或揭露這些風險的企業會被認為具有更高的風險水平。投資者可能要求更高的回報率,以彌補他們承擔的風險,這直接推高了企業的股本資本成本。
信用評級降低: 如果信用評級機構認為企業面臨的環境或氣候風險較高且管理不到位,可能會下調企業的信用評級。這將導致企業在借貸市場上支付更高的利率,增加債務資本成本。
2. 環境法規和政策變動
碳稅和排放限額: 各國政府逐步實施更嚴格的環保法規,如碳稅/碳費(負債準備)和排放限額。這會增加企業的運營成本,影響其盈利能力,進而影響投資者對企業財務穩健性的評估,增加融資困難度和成本。
政策不確定性: 如果企業的業務高度依賴於碳密集型行業(如石油和天然氣、製造業等),政策的不確定性可能讓投資者對企業的未來現金流感到擔憂,從而要求更高的投資回報率,導致資本成本增加。
3. 保險成本與風險轉移
保險費用上升: 氣候變化導致自然災害頻率和嚴重程度增加,保險公司可能提高保費,或者在極端情況下拒絕承保某些高風險資產。這使得企業不得不面臨更高的保險成本,進一步影響資本成本,特別是在無法有效轉移風險的情況下。
自保成本增加: 為了管理無法保險的氣候風險,企業可能需要設立自保機制或準備金,這些資金的機會成本將增加企業的資本成本。
4. 資金可獲得性和市場情緒
ESG投資趨勢: 隨著全球ESG投資趨勢增長,投資者更青睞具備良好永續表現的企業。那些未能展示有效永續策略的企業,可能會失去投資者的青睞,資金獲取變得更加困難,進而抬高資本成本。
市場不確定性與波動: 氣候變化引發的市場不確定性可能會影響資本市場的情緒,導致金融市場波動加劇。企業可能面臨更高的融資成本,特別是在籌集長期資金時。
5. 機會成本與投資回報
轉型成本: 為轉型到更可持續的業務模式,企業可能需要進行重大資本支出,如投資可再生能源或改造生產設施。這些支出增加了資本成本,因為企業需要籌集大量資金,而這些投資的回報可能需要較長時間才能實現。
投資者回報期望: 投資者可能會考量企業在永續性方面的長期承諾,對於有遠見但需要長期資本回報的項目,投資者要求的回報率會相應變高,因為風險增加。
資本成本變化受到多重因素影響,包括企業如何管理和揭露永續與氣候風險、環境政策的變動、保險成本的上升以及市場資金流動和投資者偏好的轉變。企業若能夠積極應對這些挑戰,並清晰揭露其風險管理策略,將能有效控制資本成本,並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保持財務穩健性。
(1)得選擇性豁免項目
1. 豁免規定背景說明
隨著企業逐漸面臨全球永續發展揭露要求的升級,IFRS S1《永續發展相關財務資訊揭露的一般要求》和IFRS S2《氣候相關揭露》提供了一系列的豁免措施,以減輕企業初次應用新標準的壓力,並協助企業順利過渡到全面的永續揭露框架中。這些過渡性豁免措施旨在提供企業足夠的準備時間,以逐步建立數據管理系統、完善治理架構,並提升資訊揭露的質量和可比性。
2. 首次適用年度免揭露比較期間資訊
說明: 在企業首次應用IFRS S1和S2的年度,企業可以不揭露前一年度的比較資訊。這一豁免旨在緩解企業初次應用標準時所面臨的數據收集壓力,尤其是當企業尚未建立完整的數據管理系統時。此規定允許企業有更多時間進行內部準備,並確保未來揭露的數據具有高準確性和可靠性。
規範細節: 《S1與永續報告書作業辦法之逐條差異分析》中指出,該豁免專為企業在初次應用過渡期間設計,考慮了多數企業尚未準備好立即提供全面比較數據的現實。
3. 範疇3溫室氣體排放揭露的過渡期
說明: 鑑於範疇3溫室氣體排放(Scope 3)的數據收集挑戰,IFRS S2設置了一年的過渡期,允許企業延遲揭露這部分的資訊。範疇3涉及企業上下游供應鏈活動,其數據來源分散,準確性和可獲得性難以保障。因此,企業在過渡期間可以集中精力解決範疇1和範疇2的揭露要求,逐步完善範疇3的數據管理流程。
規範細節: 根據《S2與年報編製準則之逐條差異分析》,此過渡期旨在幫助企業更有序地應對供應鏈數據收集挑戰,並提高最終報告的質量和信度。
4. 首次應用年度揭露聚焦氣候議題
說明: IFRS S2允許企業在首次應用年度僅揭露與氣候相關的風險和機會,其他非氣候類的永續風險可以在後續年度逐步補充揭露。這項措施旨在確保企業能夠集中精力處理最具緊迫性的氣候風險,同時為未來全面揭露建立基礎。企業可進行質性分析,展示其治理和風險管理策略,以應對氣候變化的影響。
規範細節: 《S1與年報編製準則之逐條差異分析》中提到,這一豁免旨在幫助企業提高初次揭露的效率,並確保氣候相關資訊的準確性。
5. 商業敏感資訊豁免
說明: 若企業認為揭露某些永續相關機會的信息會嚴重損害其競爭優勢,可以選擇不揭露這些資訊。然而,企業必須在報告中說明未揭露的原因,並在每個報導期重新評估其豁免是否仍然合理。這項措施既能保護企業的商業機密,又能平衡揭露需求。
規範細節: 《S1與年報編製準則之逐條差異分析》中詳細列出豁免的適用條件,強調企業必須合理使用此權利,以維護透明性。
(2)具體豁免影響總結
1. 豁免影響分析
· 豁免措施在緩解企業初期合規壓力的同時,也對企業的風險管理、透明度和利益相關者關係產生多方面影響。
2. 現金流和財務規劃影響
正面影響: 首次免揭露比較資訊和範疇3的過渡期,給予企業更靈活的現金流和資金分配策略。企業可以將資金優先投入到最關鍵的治理和風險管理項目中,而非面臨立即滿足所有數據揭露要求的壓力。
潛在風險: 延遲揭露可能導致外部利益相關者質疑企業的財務健康和透明度,尤其是在環境政策和市場趨勢快速變化的情況下。投資者可能對數據不完整的揭露心存疑慮,影響企業的融資能力。
3. 數據準備和管理影響
正面影響: 豁免措施允許企業在過渡期間集中建立高效的數據管理系統,並逐步解決供應鏈數據的準確性問題,這對於全球化運營的企業尤為重要。企業可以利用過渡期開發更好的數據集成和分析工具,從而增強長期數據管理能力。
挑戰: 範疇3數據的收集涉及與多方合作,包括供應商和合作夥伴,這要求更強的協調和治理能力。若無法在過渡期內有效解決這些問題,企業未來可能面臨更高的合規風險和揭露壓力。
4. 透明度和利益相關者關係影響
正面影響: 聚焦氣候議題的揭露可以滿足外部利益相關者對於氣候風險管理的關注,提升企業在市場中的永續聲譽。同時,商業敏感資訊豁免保護了企業的戰略利益,減少競爭風險。
潛在風險: 過渡期的設置和豁免使用可能被利益相關者解讀為企業缺乏應對永續挑戰的長期策略,影響投資者信任。企業需要在保護敏感資訊和維持透明度之間取得平衡,否則可能影響其ESG評級和市場地位。
系統性準備:豁免措施在IFRS永續揭露準則的實施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為企業提供了必須的靈活性。然而,企業在享受這些豁免帶來的便利時,也應高度重視相關風險管理與透明度維護。企業應利用過渡期間進行系統性準備,完善數據管理和風險控制,確保未來揭露能夠符合高標準的合規要求,並維持利益相關者的信任。